医生|9岁孩童被捅50多刀,只因为他是医生的孩子?

导读
法治社会,非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吗?
来源:医脉通作者:琰珉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看到一条非常令人难过的新闻:湖南某地,一个九岁男孩被同镇的康某捅了五十多刀,“五脏六腑全中刀了”,侥幸留得一口气,被送往抢救,手术长达十几个小时,目前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
医生|9岁孩童被捅50多刀,只因为他是医生的孩子?
文章图片

1
男孩父亲朱某是一名村医,康某是他曾经的患者 。据称康某曾去找朱某看病,朱某认为不严重,只给他开了口服药 。朱某猜测,康某行凶的动机可能是认为自己没把他的病治好,或者认为自己对他有所“怠慢” 。
五十多刀,还是对一个孩子,这得是多大仇多大怨,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连环杀人犯也没有这么凶残 。
目前案情并不明朗,这并不是最终结论 。也许最终查明与“医患冲突”无关,也许只是由于此人内心阴暗变态,或者是“精神疾病发作” 。
可是,虽然有攻击倾向的精神疾病患者不在少数,心理扭曲者也确实存在,但相对于庞大的人群总归是少数 。
为什么这样的“少数”,总是经常被医生遇到呢?
因为医生需要接触各种人群 。不同于社交,不喜欢的不用搭理,更不同于逛街,见到不想惹的可以远离,在诊室里,医生没有选择病人的权力,更没有拒绝诊治病人的理由 。
在大型医院的热门科室,一天接诊上百个病人属于家常便饭 。在这一百个病人中,或许就隐藏着一两颗阴暗的内心,在等待合适的时机突然暴起发作;也难免有几个脾气暴躁的,一言不合就可能大打出手 。
问题是,我们不可能因为这种低概率的潜在风险而每日提心吊胆,而就算保持警惕,也很难在他们露出獠牙前就能精准预判 。
医疗不仅是经验,更是科学 。
科学就意味着无法违背自然规律,因此总是去安慰,有时能帮助,偶尔才会治愈 。科学也意味着单一个体结果的不确定性,理论上的最优方案未必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如果一开始就遇到了患者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到底该坚持所谓的最优选择,还是实实在在地顺从患者意愿,也就成了一道两难的单项选择 。
诚然患者有最终决定是否接受治疗方案的权利,可是方案的制定,不应该是由医生提出的吗?
2
什么是专业?
举个例子 。两年前NBA巨星诺维茨基退役,当时篮球论坛上流行过一种计算:根据统计,他总共上场57263分钟 。乍一看真多,其实换算一下,只相当于不到40天 。
是不是很颠覆?21年才打了40天?相当于一年打两天却能挣几千万美金,为什么?
因为,在每一个没有比赛的日子里,他都要在健身房和球场练习几百分钟;在每一个赛季开始前,他都要苦练上万次投篮 。这才能有杀人诛心的金鸡独立,才有单核带队的一冠封神 。
这就是专业 。我们能看到的场上表现,只是球员职业生涯的冰山一角,只是过程之后的结果呈现 。大量的汗水,挥洒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 。
这就是专业 。哪怕任何一名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在板凳上挥舞毛巾的职业球员,来到野球场也是神一般的存在 。拿非专业的眼光去挑战专业人员,是愣头青才会干的事 。
什么是高深?
也举个例子 。我们都听说过“薛定谔的猫”,也随手就能查到它的解释,可我们就是不理解什么是“既生又死”,不理解为什么不是“或生或死” 。
因为量子力学的理论远远超出了我们大多数人所学过的经典物理学的范畴,看起来就是高深莫测 。对于高深到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闭上嘴仔细听 。你看我这个例子就只敢讲这么多,露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