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苗|全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你要关注这些( 二 )


新冠病毒疫苗究竟是否安全?这是公众对疫苗最关心的问题 。
采访人员了解到,目前我国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正有序开展,高危人群(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等)接种也在部分地区开始实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在临床试验取得足够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以后,国家将大规模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 。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指出,当前影响公众接种意愿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我国疫情防控有力得当,部分群众认为感染风险较低,暂时不需要接种疫苗来增加保护力;二是由于新冠病毒疫苗属于新上市疫苗,部分群众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疫苗使用效果的信息 。大家非常关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数据,考虑对疫苗有更多了解之后再接种 。
李斌表示,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能够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同时,接种疫苗的人群越多,拥有免疫力的人就越多,这样就能够有效控制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
“从疫苗使用效果来看,目前我国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均已按照规范开展了临床研究,获得了国家药监部门的批准,并通过严格检定后才能使用 。”李斌说,在疫苗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求定时检测、记录温度,确保新冠病毒疫苗在储存、运输全过程中处于规定温度环境和运输的相关要求 。“在接种过程中,我们加大了人员培训,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的操作规程,通过规范的操作来充分保障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随着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全面开展,接种的人群也在不断地增加,相信疫苗使用的效果会进一步显现,希望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预防接种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接种疫苗,我们一起来见证疫苗的保护效果 。”
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现有数据显示疫苗安全性良好 公众接种前应仔细阅读禁忌证
疫苗安全性有保障,那么,万一出现异常反应,应该如何应对?
对此,李斌表示,国家组织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对口负责接种点的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派出有经验的急诊急救人员携带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等驻点保障,派出120急救车现场值班值守 。对参与医疗救治的人员进行严格培训,确保发生疑似异常反应时能够及时识别、立即处置 。畅通转诊渠道,建立救治绿色通道,全力组织救治 。
贺青华指出,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前,公众一定要跟医生报告自身情况 。疫苗成分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患有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史及处于妊娠哺乳期的人群,不宜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疫苗对人体来说是一个外来的抗原,由于疫苗的特性及个体的差异,接种疫苗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总体较低 。公众在接种疫苗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禁忌证,如果有既往病史、用药史,一定要跟接种医师如实反馈 。目前新冠病毒疫苗与既往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类似,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
“现在我们监测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的表现是接种之后出现疼痛、红肿,有的会出现硬结,但是这些局部反应不需要处理就能自行痊愈 。全身反应表现相对多的,有的是头痛、乏力,有的还会出现低热的情况 。”王华庆说 。
王华庆表示,我国对不良反应有严格细致的调查和诊断流程 。接种者如果遇到疑似不良反应的情况,应该及时就医诊治 。在诊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如果怀疑是疫苗引起的,会形成报告 。“如果报告上来的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怀疑和疫苗有关,后续我们要对涉及的比较严重的疑似不良反应进行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对有些病例还要开展补充检查,要了解其接种史,了解整个疾病的发生情况,最后由专家组作出诊断 。这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会对这些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