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伟华|在生命的尽头道爱|南方特稿

曹伟华|在生命的尽头道爱|南方特稿
文章图片


社工吴建烽为癌症末期患者家属进行哀伤辅导 。受访者供图
李文苑曾上门探访过一位80多岁肺癌晚期的老先生 。老人家非常烦躁,坐立不安,已经连续两天夜里不睡,一会儿要大解,一会儿要小解,两个女儿不得不把父亲抬到卫生间,到了厕所又排不出来 。
老先生的爱人脾气不好,很凶,心疼女儿,加上长期照顾病人心情焦躁,直接骂道,“你这样两个女儿迟早要被你折腾死!”
老人呼吸浅促、脉搏微弱、身体冰冷,李文苑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濒死的患者,此时的不舒适应该是临终躁动而非疼痛 。李文苑轻声问了句,“伯,你是不是不舒服啊?”老人家点头,李文苑从房间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一台小风扇,放在老人床边,一边打开风扇让空气流通,改善患者的憋气感,一边握着老人家的手轻声细语地安慰着 。
渐渐地,老人安静下来 。李文苑引导两个女儿在父亲床边道谢、道爱 。当晚,老人安详地离世 。
第二天,两位女儿特意前往汕头宁养院表示感谢,幸亏宁养团队的及时上门探访,如果当晚父亲在怨骂中辞世,她们活着的人会后悔一辈子的 。
曹伟华说,其实很多家属在患者去世后都会后悔,因为每一种治疗都难免遗憾 。
有些患者,从一开始就采取了积极的抗肿瘤治疗,手术切掉病灶之后,没过多久又复发了,再次手术可能还会复发,随着癌细胞转移不再具备手术机会,然后接受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最终还是无法挽留生命 。患者家属大多会后悔——早知如此,不如不要这么“折腾”,亲人痛苦,又没能保住命 。
也有些患者,从一开始就拒绝手术、坚决不放化疗,等到人离世,家属也会非常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再多劝一劝,也许手术切掉肿瘤,就能活下来 。
无论哪一种情况,安宁疗护团队都会对家属给予肯定,“你们所有的选择都源自对亲人的爱,你们的选择是当时最合适的选择 。”要让活着的人安心 。
对很多专注于治愈性治疗的医生而言,“已经没有治疗的意义了”意味着使命的终结 。但对宁养团队而言,帮助患者享有生命最后的尊严,做到“优逝”更重要 。
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答题 。但医学的进步,让这个必答题成了一场加时赛 。
发明、完善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心肺复苏CPR技术,被成功地运用于抢救各种意外事件猝死的患者,现在却被广泛用于救治不可治愈的慢性病人,比如癌症末期、老年失智患者、植物人 。尽管医学上已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病人已不可治愈,躯体上发生了不可逆的伤害,死亡不可避免,病人的身体却仍可以维持心跳 。
宁养团队更倾向于把治疗的重点放在缓解不适症状,维持生活质量和维护生命尊严上,也就是“纾缓治疗” 。
虽然不属于“治愈性治疗”,但纾缓治疗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肿瘤防治的重要部分,是“治疗”的手段之一 。如何协助患者及其家属,让患者安然离世、让生命获得善终,是推行纾缓医疗存在的意义 。
曹伟华|在生命的尽头道爱|南方特稿
文章图片


世界上第一座安宁疗护机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St.Christopher'sHospice),由西塞莉?桑德斯博士(Cicely Saunders,1918-2005)于1967年在英国伦敦创办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已经建立起430多个临终关怀机构,遍及全国城乡 。
1998年11月,汕头宁养院成立,可以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提供镇痛治疗、护理指导、心理辅导与哀伤支持等服务 。
目前,汕头市区域内的贫困晚期肿瘤患者免费居家宁养服务,几乎都由汕头宁养院承担 。曹伟华告诉采访人员,其实压力很大,“举个例子,从医院出发,前往潮南区陈店镇为一户患者提供宁养服务,光去程就要耗费2个小时,加上实际服务时间和回程,单次服务成本很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