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立遗嘱,猝死和衰老离我们真的近了?( 二 )


另外 ,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 , 年轻人更热衷于上网浏览信息 , 而媒体常会以类似「年仅 25 岁就 x 癌晚期 , 这几件事一定不要做!」等标题的吸引 , 重复且强化了一个概念——癌症离年轻人越来越近 。
被媒体「放大」的推动下 , 观念的形成就来自于重复和强化 , 以及共情力感受到别人猝死等现象 , 进而想到自己 。它使得我们更加恐惧「死亡」这一件事情 。
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死亡焦虑」的心理现象 , 这个是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四大焦虑之一 。
死亡焦虑 , 对即将到来的或者终将到来的死亡 , 消逝的这一事实产生恐惧 , 纠结 , 不解 , 不安等复杂的思想和情绪 。意识到并正在意识着自己或他人终究一天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 无法理解和接受 。并会产生一些冒冷汗 , 心颤 , 呼吸急促等生理现象 。——引用百度百科「死亡焦虑」 。
会想着自己有一天死了那怎么办 , 害怕死亡 , 畏惧死亡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共情能力太强 , 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某些关于死亡的线索给刺激到 , 比如受过一些重大的挫折 , 遭受情感上的痛苦 , 看到意外就发生在自己亲人的身上 。
这会使得个体的额安全感遭受破坏 , 从而引发潜在的死亡焦虑 。如果情况严重的话 , 对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 建议及时找寻找心理治疗 。
年轻人为什么会立遗嘱?
参考了大量关于年轻人立遗嘱的 UGC 调查资料 , 尽管每个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 但他们都属于一种情感寄托的行为 。
可以用心理学「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
人对生存时间的知觉 , 是充足的还是有限的 , 影响着对目标进行选择的评估过程 。时间知觉是人动机的组成部分 , 影响着人对社交目标的选择与追求 。——引用百度百科「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告诉我们 , 当人们的未来时间知觉发生改变时 , 目标的优先次序也会发生改变 。
当我们觉得未来还有无限长时 , 我们会把经历放在工作、个人成就、自我价值上;
但是当我们觉得未来不长时 , 我们会把更多时间花在家人、快乐、情感奉献上 。
因为感觉到自己可能会离开这个世界 , 过早的立下遗嘱也是为了把情感寄托在身边最亲近的人身上 。他们更愿意关注与家人、快乐、情感等事情上 。
有的人会觉得父母把自己养大成人 , 如果一不小心是自己先离开父母 , 那以后父母的老了谁来赡养呢?所以提前把自己的财产做好分配 , 很多父母可能并不知道孩子的资产到底有多少 , 如果一不小心自己先离开 , 也算是让父母临终能有金钱上的支持和关怀 。
也有部分年轻人并没有什么财产 , 但他们也会选择立下遗嘱 。他们会将自己的物品作为情感的延续 , 如最喜欢的书本、相机照片、手工做的小件用品等 , 在遗嘱上交代好给与到某人 。这也是用一种「相互陪伴」的方式 , 让大家都会有个念想 。
另外 , 也有一些人不太敢做的事情、不太敢讲的话、不太敢遇到的人 , 想做最后有一些交代 , 也算是对自己情感的释怀 。会将最后要表达的话作为遗书的形式 , 传递给最重要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