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医生喊穷病人喊贵,到底谁在赚钱

来源:浪潮工作室
在北京,350元能够雇人帮你做些什么?烫一个时髦的发型,搬一次家?与此同时,350元还可以支付一次脾修补术或剖腹产术的手术费 。根据北京发改会的规定,这350元,还需要扣去手术室设备、手术常规器械、煤水电气的消耗费用,剩下的,才是台上所有医生护士的人工劳务费 。
在江苏,大型手术中,手术医生的劳务费是39元每小时,这还已经是2015年医改试点后手术费上涨了50%以上的结果;广东省医疗服务项目中规定,一次普通门诊的诊查费只要3块钱,而更高年资的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也只收费6元和8元 。
这些医务人员的劳务价格本该体现医生的社会价值和专业技术,尽管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如果一位外科医生按小时计算的劳务价格还不如钟点工,那显然是不合理甚至是荒谬的 。
在中国,医生永远在喊穷,按照上述廉价得可怜的劳务标准,他们确实有理由这么喊 。然而,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廉价?
医生有多廉价
如今国内的医药价格体系有几个很鲜明的特征:医务人员的劳务价格被严重低估;而与之相反,一些新检查、新治疗手段收费明显偏高,新药、进口药的价格也明显偏贵 。
这些特征,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去医院看病,如果不买药、不做用到设备的检查和治疗,仅仅找医生实施诊疗的话,国内患者是不会喊贵的 。
医生|医生喊穷病人喊贵,到底谁在赚钱
文章图片


再回头看看中国,不仅价格制定不合理,还缺乏健全的价格调整机制 。举个例子,重庆市目前执行的医疗服务价格是在测算2002-2003年物价和工资成本的基础上制定的,然而,2002年,重庆市社会平均年度工资为9863元,而2012年已经涨到了45392元 。这么多年来,除了新增和部分修订外,价目表没有进行过全面的调整 。
我们怎么走到了这一步
上述的这种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的起源要追溯到建国初 。1950年,国务院在全国卫生会议上,明确了中国医院的福利性质 。因此,为了表现医院的福利性和公益性,最初在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时候,就是走的亏本路线 。
然而,医生干着亏本的活,那么拿什么钱来填这个窟窿呢?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社会物价水平低,民众的医疗保健需求有限,财政的拨款投入也较多,因此可以勉强维系收支 。
由于我们是一个需要时刻体现优越性的国家,1972年,政府不仅不增加、反而下调了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直接让公立医院陷入半瘫痪 。
改革开放以后,医院才逐渐获得了自主经营的权力,政府开始放权并减少财政拨款,要求医院自收自支 。这本来是个纠正医药价格体系问题的好机会,但物价部门依然坚守医疗服务的低价策略势不动摇 。为什么物价管制部门就对医生这么恨之入骨呢?
医生|医生喊穷病人喊贵,到底谁在赚钱
文章图片


实际上,这些价格管制部门并没有针对谁,他们只是还有着比起关心医生的感受更重要的、负责稳定物价总水平的任务 。
医务人员的劳务价格是存在多年的连续性价格信息,这种价格的上涨会导致物价总指数的上涨,从而影响政府控制物价总水平目标的实现 。因此,身处上帝视角的价格管制部门,是不会轻易批准提高这些传统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的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物价水平开始上涨,医疗价格背离实际价值的问题就显得越发严重 。1985年,卫生部、财政部的综合调查显示:公立医院门诊收费只够成本的29%,住院收费只够成本的36%,手术费仅够成本的40% 。
尽管之后医疗服务价格有过几次调整,但始终入不敷出,既无法反映医务人员的价值,也没有反映出医疗市场的供求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