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活疫苗|重磅!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大规模紧急使用安全性评价

灭活疫苗|重磅!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大规模紧急使用安全性评价
文章图片


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按性别划分:“疫苗接种信息采集系统”累计记录男性接种者297 996人次,男性接种后不良反应数据2 149条;女性接种者190 418人次,女性接种后不良反应数据3 015条,女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8%)高于男性(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灭活疫苗|重磅!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大规模紧急使用安全性评价
文章图片


(2)按年龄划分:12~18周岁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到11.31%,以疲劳及接种部位疼痛为主 。其次为30~39岁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60岁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
4.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
根据“疫苗接种信息采集系统”收集信息统计,局部反应中接种部位疼痛主要发生在接种当天及接种后24 h内;接种部位硬结主要发生在接种后的1~4 d内;接种部位肿胀、红晕、瘙痒及皮疹主要发生在接种后1周内 。全身反应中接种后疲劳主要发生在接种当日及接种后的2 d内;接种后头痛主要发生在0~3 d内;肌肉痛主要发生在接种后0~3 d内,以第1天发生最多;发热、咳嗽、食欲不振、腹泻及过敏主要发生在接种后的1周内 。见图1,2 。
灭活疫苗|重磅!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大规模紧急使用安全性评价
文章图片


灭活疫苗|重磅!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大规模紧急使用安全性评价
文章图片


5. 接种剂次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于局部不良反应,间隔接种第一剂次、间隔接种第二剂次与同时接种2剂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93,P=4.93×10-16) 。采用LSD检验分析各组间差异,间隔接种第一剂次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4%,高于间隔接种第二剂次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0.29%)与同时接种2剂次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0.34%);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
对于全身不良反应,间隔接种第一剂次、间隔接种第二剂次与同时接种2剂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27,P=2.20×10-16) 。采用LSD检验分析各组间差异,间隔接种第一剂次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0.89%),同时接种2剂次居中(0.66%);间隔接种第二剂次最低(0.41%),见表5 。
灭活疫苗|重磅!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大规模紧急使用安全性评价
文章图片


讨论
灭活疫苗作为所有研发技术路线中最传统、最经典的疫苗制备方式,具有生产工艺成熟、研发速度快、质控标准明确等优势,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有效手段[3-5]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狂犬病疫苗和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等灭活疫苗在大规模人群中的应用,已经证明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6-11],在疫情防控和传染病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灭活疫苗|重磅!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大规模紧急使用安全性评价】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生物北京所与武汉所快速研发的两款灭活疫苗,经Ⅰ期、Ⅱ期临床研究和大规模紧急使用,阶段性验证了2种新冠灭活疫苗的安全性[1-2] 。
截至2020年12月1日,“疫苗接种信息采集系统”录入接种信息数据519 543人次 。根据记录数据分析,中国生物下属两家企业生产的新冠灭活疫苗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其中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7%,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9%,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
对比Ⅱ期临床试验,中国生物北京所生产的新冠灭活疫苗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中国生物武汉所生产的新冠灭活疫苗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本研究结果远低于Ⅱ期临床阶段性结果 。参考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上市后大人群接种安全性分析结果[12-14],EV71灭活疫苗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9%~3.31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