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手机的的无损音效,说白了全靠「脑放」( 二 )


手机播放无损的难点在哪里首先,和有损压缩相比,无损音乐的文件体积非常大,一首歌轻轻松松突破100MB,只要在手机里存十几张DSD专辑、音乐库就能轻轻松松拿下25GB的存储空间,让微信都自愧不如 。
在线的串流播放确实可以解决音频文件占用过大的问题,但考虑到现阶段手机网络还不够稳定,断断续续的无损音乐听起来远不如完整流畅的有损音乐 。其实这也是高端的音乐播放器都支持存储拓展的原因:手机内置的那点存储空间,真的存不下多少无损音乐 。
其次,无损音乐的编码格式不同于常规的有损音乐 。考虑到通用性,绝大多数音乐软件在购买解码版权时都只会覆盖常用的文件格式,像DSD、OGG这样的编码格式在手机中实在是太过于小众了,播放器自然不会加入对这些格式的支持 。
音乐|手机的的无损音效,说白了全靠「脑放」
文章图片

绕过软件解码也不是不行,毕竟业内也有硬件解码的方案,比如不少采用Android系统的便携音频播放器都采用了专门的DAC芯片,可以对特定格式进行硬件解码 。但基于硬件的解码方案意味着手机品牌需要设计专门的解码电路,同时加入额外的DAC芯片,而这一切都需要成本作为支撑 。手机品牌不会为了小众的市场加入专门的硬件,而软件解码在效率和功耗方面都不太理想 。而在权衡之下,音质就成为了手机控制成本后的又一个牺牲品 。
总结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明白为什么无损音乐这条路在手机上行不通了 。尽管不少人喜欢标榜自己音乐爱好者的身份,但就像小屏手机一样,与大众市场相比,无损音乐始终还只是一个小众市场 。既然所谓的无损音效打发大多数用户,手机品牌与音乐播放平台自然不会花真金白银,倾注时间与金钱去开发真正能够播放无损音乐的设备与服务 。
这也是我认为手机不需要无损音乐的其中一个原因 。现在便携播放器市场已经过多次进化,这些产品不仅交互与手机无异,更是在硬件设计之初就从解码、供电、降噪、屏蔽等多个维度考虑无损音频播放要面对的问题 。与这些专门的设备相比,方便才是手机最大的优势 。
再加上大多数用户其实分辨不了音乐究竟是不是无损,换句话说,大多数用户对音质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品牌与厂商完全可以让用户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音乐设备 。想方便就选手机、想要音质就选播放器,让专业的品牌在自己的领域做专业的事情 。
而且不要忘了,靠「脑补」驱动的「脑放」才是最强大的音质优化技术,厂商预期潜心改进手机的音频播放表现,倒不如直接在手机海报和包装上多打几个音频、视频播放标准的Logo 。毕竟音效「因人而异」,又有谁愿意承认自己穿的是「皇帝的新衣」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