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低唱我吹箫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姜夔生于一个破落官宦之家,父亲在他十四岁时便去世了,从此依靠姐姐生活,度过了他孤贫的少年时光。在21岁到30岁之间,姜夔共参加了四次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仕途不顺的姜夔离开家乡,流浪于扬州、江淮一带,以诗文访友,漂泊游食。
在大约22岁的时候,姜夔寓居于合肥,在城南的赤阑桥畔,一个垂柳掩映的里巷人家,他结识了一对擅于琵琶弹奏的姐妹。宴席上,一对少女且歌且舞,漫吟浅唱,嗓音如珠如玉,看着那轻烟灯影中的人儿,年少的情愫一下子就全被打开了,合肥女子的温柔体贴,扫去了他一身的倦困,姜夔很快便与其中一位相爱。
然而再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抵不过现实,自身生计尚且无着,又哪有能力去照顾他人呢?再多的难舍,也只能舍得,再多的缱绻,也只能化作相思。不久后,姜夔被迫离开了合肥。之后的十余年里,姜夔曾多次寓居合肥,每一次的相逢,都如昙花般美丽与短暂。绍熙二年秋(1191年),他所爱的女子永远离开了合肥。
姜夔的词风与其他词人截然不同,姜夔词格律严密,清空淡雅,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经过扬州时,他写下了著名的扬州慢:

扬州慢·淮左名都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淳熙十二年(1185年),32岁的姜夔结识了自己的贵人萧德藻,萧德藻同样是位诗人,不过是位得意的诗人:进士出身,任湖北参议,与范成大、杨万里、陆游齐名。两人情趣相投,结为忘年之交。由于赏识姜夔的才华,还特意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姜夔。经萧德藻介绍,姜夔认识了著名诗人杨万里,杨万里对他的诗词嗟赏不置,称赞他“为文无所不工”,杨万里还专门写信,把他推荐给另一著名诗人范成大。范成大读了姜夔的诗词,也极为喜欢,认为姜夔高雅脱俗,翰墨人品酷肖魏晋间人物,得到了杨、范两位诗坛大家的揄扬,姜夔名声籍甚,迎来了自己人生最得志的时候。姜夔从此寓居湖州达十多年,其间四处游历,往来于苏州、杭州、合肥、金陵、南昌等地。
小红低唱我吹箫
文章图片
雪景 与合肥女子的感情贯穿了姜夔的一生,姜夔词共八十余首,有二十二首都在反复怀念、哀悼那段一去不复返的合肥初恋,足见其萦心不忘。庆元三年(1197年)正月,姜夔一口气填了五首《鹧鸪天》,反复诉说心中的伤悲与思念,是对“合肥情事”最为直白的倾述。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少年情事老来悲,距初次的相遇已恍惚近二十年,鬓边生出了丝丝白发,当时的少年早已不再,但在每年的元宵夜,还是会想起那时红烛燃烧、笙歌乐舞的夜晚,抵死缠绵、花前月下的啮臂之盟。姜夔用情之专之深,在两宋文人中只有陆游差堪比拟,这也使得他的词具有极为感人的品质。诚如夏承焘先生所说的,“在唐宋情词中最为突出”。
绍熙二年(1191年)冬,也正是合肥女子永远离开的那年,范成大邀请姜夔到自己苏州石湖家中作客,姜夔在范家踏雪赏梅、吟诗作词,心情稍稍宽解。约一月后,范成大举办了一场宴会,赴会者都是风雅富贵的达官显宦,范成大有意让姜夔在众人面前露才,遂请他写两首新曲助兴,还特地吩咐了一名美丽青春的家妓为其斟酒。眼前窈窕的倩影,唤起了他对所爱女子的追忆,姜夔的心陡然颤了一下,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那个灯烛辉煌、甜香氤氲的宴席,他提笔疾书,写下文学史上著名的咏梅词《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暗香》与《疏影》惊动了在座的宾客,范成大击节赞赏不已,立即令歌妓演唱,他似乎读懂了姜夔的心事,将那位名叫小红的家妓赠予了姜夔。姜夔不愿再次错过,在除夕夜里,大雪纷飞中,带着小红乘舟返回湖州苕溪。她的活泼娇俏,让姜夔难得露出了笑颜,经过吴江垂虹桥时,他写下了“小红低唱我吹箫“的名句。
过垂虹
自作新词韵最娇,
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
回首烟波十四桥。
小红站在船头,轻轻吟唱着我刚写下的名篇,而我吹箫附和着,一曲唱完,小船已经摇过了吴江县城,回望经过的水路,烟波缥缈,已经走过了许多路。我们似乎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了姜夔的惬意与快乐。在冬夜的归途中,在浩渺的湖面上,在一叶扁舟上,暂时忘却了所有烦恼与心事,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小红的唱和中,直到曲尽,才发现早已度过了”十四桥“。

小红低唱我吹箫
绍熙四年(1193年),姜夔大约三十九岁,他在杭州结识了世家公子张鉴。张鉴是南宋大将张俊的诸孙,家境豪富,在杭州、无锡都有田宅。他对姜夔的才华也很欣赏,因为姜夔屡试不售,曾经想出资为姜夔买官,但文人的风骨不允许他用这种让人羞愧的方式进入仕途,婉言谢绝。
此后姜夔经常出入张鉴家,相互作诗填词唱和。张鉴是姜夔晚年最好的知己,两人友谊极深,姜夔自己说:“十年相处,情甚骨肉。”是时南宋朝廷定都杭州已经六七十年之久,原来的乐典散落。庆元三年(1197年),四十三岁的姜夔曾向朝廷献《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希望获得提拔,但朝廷没有重视。两年之后,姜夔再次向朝廷献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这次朝廷下诏允许他破格到礼部参加进士考试,但他仍旧落选,从此完全绝了仕途之念,以布衣终老。
嘉泰二年(1202年),张鉴病逝了,姜夔非常悲痛,作诗哀挽,可见其情意之深。张鉴死后,姜夔生活开始逐年走向困顿,嘉泰四年(1204年)三月,杭州发生火灾,尚书省、中书省、枢密院等政府机构都被延及,二千零七十多家民房也同时遭殃,姜夔的屋舍也在其列,家产图书几乎烧光,这对于姜夔无疑又是一个打击,由于亲朋好友相继故去,姜夔投靠无着,难以为生,六十岁之后,还不得不为衣食奔走于金陵、扬州之间。从鬓有银丝,奔波到白发苍苍、年过花甲。嘉定十四年(1221年),67岁的姜夔在困顿中病逝了。死后,室内空空如也。朋友们捐资,将他薄葬于杭州钱塘门外的西马塍,这也是他晚年居住了十多年的地方。
小红低唱我吹箫
文章图片
梅花 【小红低唱我吹箫】姜夔咏梅词共十七首,占其全词的六分之一,其人也如梅一般,清冷淡雅,姜夔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姜夔一生从未做过官,其词散处江湖,与社会实事隔膜着,可也正因为这隔膜,令他的词另辟蹊径,成就一种”清空“的词韵。与合肥女子的爱情贯穿了姜夔的一生,描写这段感情的词共用二十二首,其用情之深之专,与布衣身份,似乎注定了这是一场悲剧,正是这段感情成就了姜夔的词,也是他的词保留了爱情的那份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