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翠鸟》小思考(二)

文字/丹老师
于老师超越了“看图说话”,滑向“口语交际”的课堂,是我需要努力的地方。
第二节课开始,学生基本上会背诵第1自然段,此时,学生的头脑里仿佛有了一只活的翠鸟。于老师指导学生将头脑里的翠鸟通过“作画”表现出来,指定4名学生到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其他同学在纸上画简笔画,并且可以按书上写的内容涂上相应的颜色。
这一教学环节,用“作画”的形式进行“还原”,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自己的作品,只有读懂了,头脑里便会有画面。于老师对作画的学生进行了指导。此刻的“作画”为下面的交流作了铺垫,并不只是为作画而作画,这样教学环节的设置,生动有趣,又扎实落地。
接下来于老师引导学生向大家介绍这只翠鸟的外形。并特意强调:可以按照书上的顺序介绍,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话介绍。
太妙了,按照书上的顺序介绍,训练了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用自己的话介绍,更是一种升华,对文本吃透了,才能完整的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一环节的介绍,并不只是看着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简单的“看图说话”,更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实录中介绍到,一个学生先介绍翠鸟的羽毛,接着介绍了翠鸟的眼睛、嘴和爪子,而且加了个开头:“同学们,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翠鸟。”在最后还加了一个结尾:“我的介绍完了,如果还想具体了解的话,请看书或者上网查找。”
在我的课堂中,从一年级开始,总是有意地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并不仅仅只有“口语交际课”才是语言训练的时间,课堂上的交流,时刻充斥着语言表达的训练。
【于永正《翠鸟》小思考(二)】会倾听,能诉说,稳步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