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还是盲人摸象()

上周用诙谐幽默的方式把解决商业和人生问题常用的方法开了个头,讲了如何定义问题,这周换一个严肃的教学组长风,讲解一下在问题被抽丝剥茧被明确定义出来后,如何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可解决部分。
敲黑板划重点:

分解问题的根本目的在于将无法下手的大问题,分解为可被处理的小模块,然后逐个击破,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像庖丁解牛一样,一步步细致分解,才能逐渐变成可被处理的局部。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会一不小心就变成了盲人摸象,折腾了半天也没搞清楚问题的真正面貌。要避免盲人摸象的尴尬,在开始分解时要先学好以下基本功,然后在实际案例中多次尝试,积累经验。
分解问题常用四种思路:
  1. 时间:如事件流程、因果关系等。
  2. 空间:把整体分割为部分
  3. 程度:把类似事物按重要性归为一组
  4. 其他:其他任性杀马特组合,严肃点...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路
在分解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满足两个原则:
  1. 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用中文讲就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就是说每个分解项之间要没有重合,所有分解项合起来没有遗漏,保证能够涵盖到上层问题的方方面面。
    举个简单的例子,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就是符合MECE原则。
    验证分解是否符合MECE原则的两个好用的问题就是:
    1)除了已经列出的分解项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可能影响上层问题的因素
    2)改变任意一个分解项,是否会影响到其他分解项
    如果以上两个问题都为否,则我们可以说满足了“MECE”原则。
  2. 同级别原则
    将总的问题分解之后,同一层级的分解项需要保证属于同一级别,比如“男人”和“女人”就是同一级别,“男人”和“女老师”就不是。
  3. 相关性原则
    分解项必须和总问题相关,也就是说分解项可能是总问题的原因之一,或者是总问题的组成部分,涵盖进额外的不相关问题会使之后的分析过程变成脱靶的灾难。比如一年级全体老师,分解为一年级全体男老师和一年级全体女老师,这两项都是相关的,但如果分解为“男人”和“女人”就扩大了问题的范围,一不留神就会造成进一步的分解无法继续进行。
基本上,所有商业和生活上的问题,科研类的没有研究过不敢妄加判断,按照以上方法和原则进行分解后,都能得到可被处理或研究的分问题,之后就是进一步收集数据,找到解决分问题的方案了。
仍然以上周提到的“东方明珠观光天台奶茶铺破产事件”为例,假设我们此时定义出的问题为“提高利润到今年年初的水平”。如果我们不做任何分解,很可能就会给出很多不基于事实的解决方案,比如可以提高价格啊,可以多做广告吸引更多顾客啊,但因为没有经过分析,这些方案最终的结果可能都只是白白浪费资源,就好像同样的症状可能是由不同的疾病导致的,如果医生未经诊断就只针对症状下药,就可能越治越差了。那么,如何运用上面的方法进行分解分析呢?
按照时间顺序,我们可以有如下分解方式:
庖丁解牛还是盲人摸象()
文章图片
image.png 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去分别查看每个月的财务报表,来寻找蛛丝马迹了。
按照空间顺序,我们可以有如下分解方式:
假定商家共有4种产品系列。
庖丁解牛还是盲人摸象()
文章图片
image.png 还可以尝试其他方式:
庖丁解牛还是盲人摸象()
文章图片
image.png 【庖丁解牛还是盲人摸象()】按照程度顺序,我们可以有以下分解方式:
庖丁解牛还是盲人摸象()
文章图片
image.png
如果需要,比如排名在第三之后的产品利润占比仍然很客观,也仍然可以继续细分。
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顺序,就可以放飞你的想象力,只要保证分解满足以上三个原则,比如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分解方式:
庖丁解牛还是盲人摸象()
文章图片
image.png 庖丁解牛还是盲人摸象()
文章图片
image.png 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真实的现实问题下,以上分解方法通常很难判断优劣,因为现实问题往往是复杂的,分解层数也会更多,很可能要尝试多个分解方式后,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可能是“法定长假的利润变少了”,如果进一步挖掘,可能最终会得出“因为票价上涨,在法定假日到东方明珠观光平台的人数变少了”,这时候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也可以多请教行业内部的经验人士或者公司内的知情人士,比如问问老板,他们通常在做财务报表时是按照哪种分类方式,同时自己也要不断积累,逐渐培养起对行业的判断和基本的商业洞见。
好啦,这一次比较简短的分析问题课就上完啦,好学生们可以从现在就开始尝试在生活中运用这种方法哦,比如分析一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下周再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