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赌徒巴赫曼身上得到的启示----读《习惯的力量》
赌徒巴赫曼的故事来自《习惯的力量》最后一章。
巴赫曼是三个女儿的母亲。作为全职妈妈,她二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围绕着孩子,单调、乏味且重复。有一天,她想找点乐子,就去了一个赌场。她度过了二十年来最奢侈的两个小时,自在地吃着自助餐,输掉40美元后,还能准时去接她的女儿;那份感觉就像曾经的逃学时光一样的舒服惬意。让我们从这个故事出发,一起来聊聊关于习惯的那些事。
就是从这两个小时开始,巴赫曼从每周去一次赌场、每次赌博不超过一个小时、输光现金就不再赌开始,渐渐地变成每天必去赌场、可以连续赌博几个小时、可以向赌博公司进行信用贷款、可以一次性输掉25万美元。她最终无力自拔,直至破产、没了赌资而暂离了赌场。
3年后,巴赫曼继承了父母留下的100万美元遗产。她搬离旧居,想远离赌场;却在回老房子拿走最后一件家具时,因为思念父母的痛苦而决定“最后一次”去赌场。赌场有大数据,研究赌客习惯,并尝试找出如何才能吸引赌徒花费更多。巴赫曼最终抵押了房子、输光了父母的遗产,还倒欠赌博公司一大笔债。
文章图片
《习惯的力量》 一、习惯回路的定义
《习惯的力量》提出了一个“习惯回路”的概念,下图是一个人跑步的习惯回路。
文章图片
习惯回路 习惯回路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三部分组成,但要驱动习惯回路却需要有一份渴求。
在赌徒巴赫曼的故事里,去赌场赌博就是一个惯常行为。最初的暗示仅仅是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里的孤单;奖赏则是奢侈地像逃学时光一样的舒服惬意的赌场时光。渐渐地,定期去赌场;暗示变成了在生活中有不如意、对周围有怨恨的时候,奖赏则是只要一坐上赌桌,所有不悦的情绪就立刻消失了。赌博主宰了巴赫曼的生活,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渴求,习惯回路成型了。
惯常行为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就是令思考自动化,让大脑省力的一种方式。习惯在暗示场景出现时,会自动触发惯常行为;并在惯常行为过后,获得奖赏。而所谓的渴求则是看到暗示,在尚未行动前就得到奖赏的预期;当预期出现,渴求就可以实现自动地驱动习惯回路。
巴赫曼的故事里,赌博已经不仅仅是一份习惯,已经形成赌瘾,是一份更深层次的习惯。其拥有的力量直至赔得精光、破产,才有暂停的可能。
我不赌博,连麻将都不懂得打;但我存在一个类似地看小说成瘾的问题。感觉两者的习惯回路形成类似,让我欲罢不能。
当我感到孤独、疲惫时,当我觉得自己需要休闲放松时,我总会第一时间去看小说。
正如赌徒一定要输光了钱、赌场不让进去、在赌无可赌的情况下才会暂停;我感觉自己看小说,也常常是要看到最后一章,全部看完了才有暂时放下的可能。有时,我也能发现这个问题,会直接翻到最后一章看完了事。但这么做能成功,多半也是正看的小说不够吸引人;更多的时候,我会直接开启第二本,或者针对好看的小说,会从断点处再看起来。等我再次意识到自己又看得太久时,时间已流逝许久。
看小说的初始暗示是孤独、疲惫时想休闲放松;奖赏则是看小说过程中,沉浸于小说的故事情节,能让自己忘了那些不适的情绪。而渐渐地,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想了解故事的后续发展成为了这一行为的渴求点,习惯回路就这么成型了。
二、习惯回路的黄金法则
文章图片
习惯回路的黄金法则
1、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以上就是在习惯改变过程中的两条黄金法则。
2、习惯改变的原理:用同样的暗示,提供同样的奖赏,改变中间的惯常行为。
我曾经有过尝试,并取得一定期限内的成效。
李笑来曾说,虚构型故事只看影片的,不看书本上的。我受此启发想效仿,让自己在想看小说时用观影去替代。去年有一段时间,给自己规定每周观影一部;倒是借机看了不少优质大片,也有小部分的替代效果,但却发现两者很难被完全替代。孤独、疲惫时,我常常是卧床休息状态;这时候,我很懒得再爬起来去客厅观影;又或者正是夜间家人熟睡时,不好开手机来观片。
成瘾是一种深度的习惯,习惯回路里渴求的能量巨大。书中提到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的作者)曾将习惯贴切的类比为水!他说:
水先是自己冲出一条路,之后这条水路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深,在停止流动之后,水会回到原来的地方;重新开始流动之后,这条水路又会沿着原来的轨迹出现。这是对于两条黄金原则最好的类比论述。
看小说成瘾也许与打游戏成瘾极其类似,或许还有其他的烟瘾、吃货瘾等,都是生活里常见的那些希望自己改掉而始终顽固存在的坏习惯。从一点点的坏行为引导而成为坏习惯,暗示与奖赏交替出现,直至渴求越来越直观、便捷,习惯回路定型出惯常行为。
比赌瘾更可怕的则是毒瘾,危害不同,因此呈现的结果不同;但究其成型其实都类似。对于能成瘾的行为,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从一开始就不要去触碰,就是要简单粗暴地禁止!以抽烟为例,谁能想到最开始只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递烟,觉得仅是一份社交技能,却从此一生无法脱离。我很庆幸,从一开始就从认知上触底,告诫家人适当饮酒、不可抽烟。我用“好男人是不抽烟的”给人洗脑,最终在大范围内保障了一份无烟环境。
从其他更具有正能量的角度来说,有一些好习惯也会成瘾,只是这时不称瘾,而称为自律!董卿曾说,若是一天不看一个小时的书,就觉得自己这一天白过了。这其实就是一种阅读习惯。说“阅读成瘾”也不为过,只是这种好习惯反人性,要养成需要更多的借助团体、借助信仰。
信仰是将改造过的习惯回路变成永久性行为的要素。而通常来说,借助团体更易形成信仰。所以有各种宗教、各种社群组织,因此就对应出“他律”;所以当“自律”型习惯回路的渴求不足时,借助团队的“他律”,形成外围的渴求也是必要的。
三、寻找核心习惯
那么对于已经成瘾的行为,又该怎么做呢?寻找一份替代行为,但“功夫在诗外”。这就要说到核心习惯。
核心习惯是最重要的习惯,是那些自身变化后,会驱动和重塑其他行为模式的习惯。
针对自己爱看小说的问题,我找到的核心习惯是早起,拟带动的其他行为模式是阅读和讯飞语记日更文。
这里的主要着眼点依旧是从尽量不看小说的角度来切入,即禁看为上策。
看小说的暗示主要来自于孤独、疲惫时想休闲,那么首要的就是尽量避免让自己进入这一状态。早起可以让自己从容,拥有更多的阅读时光(这里的阅读不含看小说,请留意本文里的阅读与看小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动作),可以提升认知,也令其他各类事务更从容有序。而我的阅读因为对应着一份输出,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成文很慢,甚至有些影响到文章的质量。我决定启动讯飞语记日更,以语音更文的形式首先保留自己的感悟;但因为不外发,却能成为真正更文时的有效素材、思路;因此是个快捷的记录方式。比起我正儿八经地在印象笔记里成篇成章,要显得更随意、灵活且节省时间。
四、改变坏习惯的实践步骤
【从赌徒巴赫曼身上得到的启示----读《习惯的力量》】坏习惯之所以容易根深蒂固,要改变、替换并不是看了这么一本《习惯的力量》就可以迅速转变的。在书后的附录里,给出了读者的实践指南,值得好好践行。其具体分为四步:
第一步:找出惯常行为 这一步是最明显的,就是我们要改变的行为坏习惯。对于我,就是看小说这一行为。
第二步:用奖赏做实验 驱动习惯的渴求其实很难被捕捉到,所以需要用不同的奖赏去做实验,以收集、确认自己的惯常行为主要在哪里得到满足。
我们需要列出新的不同的行为,来逐一核验我们是否获得了同类的奖赏、满足了相同的渴求。在每一次实验后进行以下的记录:
1、每一次行动结束后,记录下你能想到的头三件东西,可以是情绪、思维、感觉、想法等,写出三个能想到的词。通过不同的奖赏实验,可以找出我们真正的渴求。这是重塑习惯最基本的要素。
2、给自己定一个15分钟的闹钟,当铃声响起,问自己是否还有继续原惯常行为的冲动。
第三步:分隔出暗示 到底是什么样的暗示触发了我们的惯常行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捕捉那些引发坏习惯行为的暗示?我们需要从大量日常生活信息中进行排查,而书中直接给出了习惯性暗示对应的五大类型:
1、地点
2、时间
3、情绪状态
4、其他人
5、之前紧挨着的动作
直接对照这五类,我觉得自己想看小说的暗示可大致归纳为:
第四步:制订计划 习惯是大脑自动遵循的行为模式,可以制作出解决渴求的替代方案;然后用替代行为去重新驱动习惯回路。
- 地点:躺床铺上;看入迷后,则任何地点都可以
- 时间:晚上临睡前,尤其是迟睡导致疲惫时;生理期快结束时;看入迷后,则任何空暇时间都可以
- 情绪状态:孤独、疲惫、想休闲
- 其他人:无
- 之前紧挨着的动作:刚刚完成一件费神、尤其是耗创造力的事时,可直接翻译为用力过猛时。
正如之前我曾用观影替代看小说解决自己休闲的问题,有一定的效果,但疗效有限。目前依旧未有良策,而围绕着源头尽量不去触碰却是可行的。
五、习惯的真正力量 这一篇的阅读输出,没有更多的实践,只是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关键要点梳理。改变一个习惯很难,需要以后更多践行,甚至关于习惯的阅读才刚刚开始。
但我相信习惯可以改变,就象瘾君子也有戒毒成功的。
如果你相信你可以改变,如果你将这份相信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改变就是真实可行的;这就是习惯的真正力量: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习惯。期待未来能成文:“曾经我很爱看小说……”;曾经意味着已改变,不知届时我会如何尽述这一多年的惯常行为。
推荐阅读
- Docker应用:容器间通信与Mariadb数据库主从复制
- 一个人的碎碎念
- 我从来不做坏事
- 从蓦然回首到花开在眼前,都是为了更好的明天。
- 西湖游
- 改变自己,先从自我反思开始
- leetcode|leetcode 92. 反转链表 II
- 从我的第一张健身卡谈传统健身房
- 自媒体形势分析
- 操作系统|[译]从内部了解现代浏览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