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书店

那条公路不是很宽,因为地处老城,所以两边的绿化看上去是有些年纪的了。
两边都种着女贞树,长得很高大,枝叶肆无忌惮的紧贴着楼房的窗户和墙壁,树皮也上了年纪变成了黑褐色。

老城的街上种的绿化树大部分是这种树,每到五六月份开始开花,树上满是簇拥的白色花束,随风会飘荡一些花香,太浓郁的话会让人闻着有些头晕,但蜜蜂却成群结队地在树上唱着“嗡嗡嗡”表示很喜爱。
开花一两个月后结成绿色的果子,果子也是一串串的像小葡萄,再过一两个月果子会变成紫黑色。
树叶和果子上会滴下黑色液体,然后干净的地面上就会出现一滴滴的液体,滴在地面上被路人踩来踩去的,果子落下又被踩,一条条狼藉的公路,可是让环卫工人很头疼了。
绿化工人要开始观察是不是树上有蚜虫了,开始给树喷洒药物。
路人也很头疼啊,因为液体偶尔会有滴到头上、衣服上很难洗掉的;还有黏在鞋底的液体也让人很不好走路,有人还因为不小心踩了掉在地上的果子摔倒的。
那条路上有个邮政局,往下走一点是新华书店,算是挺大的书店了。往上走点有家个人经营的小书店,因为女贞树的叶枝正好挡住了这家小书店门头,所以我从来没注意过有没有招牌,或许是有的,但被树叶挡住了,我也从来没注意看过。
可能大家都一样没有注意过它的名字吧,所以都用“邮政局上边一点的那个书店”来形容和定位它。
那家书店开了好多年了吧。
小学买资料书的时候我好像和同学去过,记忆不大清,因为当时那片地方有好几家差不多规模的书店,年代久远我也无法确定了。
到初中之后,才越来越凸显这个书店对我的重要性,因为那片地方就只剩下新华书店和它了。再加上初中是我从小到现在课外阅读量最大的阶段。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对我的影响很深刻。她把周四晚上的晚自习空出来让我们阅读。国内外名著,文学周刊月刊,作文素材,她都很鼓励我们去阅读。
我那时候不喜欢看小说,就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巨厚的书,叫“最美的散文”,就专门安排周四晚上看它,但我都看不太懂,就只觉得文字很美,对于里面的情感真的捕捉得不透彻!
哎,当时还是太年轻了!
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进了那个邮政局上边的小书店,看到了“哲思”,就被封面上的话带入坑了。
那句话是:
你不会找到路,除非你敢于迷路


“哲思”是个综合文化类月刊杂志,里面的有很多人的青春故事,文字里充满着无数人年少时对梦想的炽热。我入坑了之后,几乎期期追着买。
每次买完,就问老板下次书什么时候到,问好之后就记得特清楚,一到日子就去买,老板进书的日子基本很固定,之后去那个书店就形成了我的一种习惯。
那家书店的老板有一男一女,还有一个老爷爷,那一男一女看起来像兄妹,我去买书的时候,大部分是见到那个老爷爷。
书店门口摆了一个摊子,上边放着一些杂志、报纸。其中空出一个角落专门留着摆放“知音漫客”,和那个摊位的报纸杂志看起来尤为不搭。
老爷爷守店的时候,门口就会有他的几个朋友,年纪相仿,坐在一起看报,聊天,人手一个保温杯,渴了喝喝茶,实在无趣了,会下下象棋。
书店很小,进门的右手边一面书柜上斜着摆放的是青春文学刊的书,有读者、哲思、启迪、作文素材等等。中间有个木制书架和左手边墙斜着摆放的是从小学到高中的各种资料书,练习册,还有醒目的“五三”,“黄冈”等字眼。
到了女贞树滴液体的季节,去那个书店会看到老爷爷腰上挂着一个零钱包,手上拿着毛巾一本一本的擦着书店门口摊位上被女贞树的液体滴中的书,报纸就被挂在门口另一边的架子上。
我一同学痴迷于漫画和小说,那时候在“知音漫客”里连载偷星九月天和哑舍。每次更新她就拉我到那个书店去买。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开始接触了漫画和小说,但高中的时候被迫放弃了,因为课业繁重,就没什么多余的时间去看。
我高中的学校在新城区边上,离我家也不远,再加上我还选择了住校,所以就很少有机会去老城,也很少去那个书店。
只有周末的时候偶尔会去看一看,然后买最新一期的“哲思”和“知音漫客”。
直到现在,大学假期回家的时候,我也会特意去那家书店买一本新一期的“哲思”。
前几天,我和朋友到新华书店看了会儿书出来之后,想起来我这次回家没去过那个小书店,所以就想着去买本“哲思”。
虽然新华书店也是有的,但我总习惯到那个小书店去买,因为那是打开我文艺和二次元之路的地方。
【消失的书店】当我走到熟悉的店门口,小摊位已经不再了,往里一看,店面被装修得十分敞亮,里面变成卖衣服的商店。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那个书店消失了,反正它就变成了我记忆里的东西,安静地躺在我大脑里。偶尔触景生情,思绪泛滥,它就会莫名跳起来戳一下,提醒我那是我中学时代的记忆。
那几个中学时代的盛夏,在书店里买到新一期“哲思”和“知音漫客”的喜悦,也终究成为了记忆,真是简单美好的中学时代。
街道还是原来的街道,女贞树被修剪后长得越发高大了,到了季节又开始滴着黑色液体,树下却不再有那个原来的书店了,不再有那个摆书的摊位和那个弯腰擦着书的身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