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孩子“流行病”——感觉统合失调

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有些孩子的注意力特别不易集中、记忆力差、做事丢三拉四、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调皮多动任性、行为冲动、冒险、但精细动作差如系鞋带扣纽扣困难、讲话结巴不流畅、词不达意;有的又易紧张、胆小、退缩、偏执、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
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收效甚微,而且还可能造成儿童发育不良;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性格问题,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创伤。
197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爱瑞斯首先发现了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出现上述症候群,并且容易出现学习困难,研究发现它并不是智能发育有问题也不是教育上的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与大脑整合功能不完善不健全有关,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来加以矫正。


城市孩子“流行病”——感觉统合失调
文章图片
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会有什么表现呢?
感统失调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主要体现在心理素质差、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障碍。
儿童天生都是天才,感统失调的孩子大脑和身体各部协调出现障碍,许多优秀的方面却表现不出来,影响孩子的一生。有的孩子小时候非常聪明,长大了却很一般,就是这个道理。
感统失调的孩子学龄前可能表现不太明显,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上和性格上慢慢表现出来:上课走神,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人际交往能力明显吃力。
感统失调的孩子到了青年期变化明显,有的智商很高,学习成绩很好,但走上社会却无法适应,很多方面发挥不出来,工作能力、交际能力出现困难,甚至终生受限、埋没于社会。


感统失调重在预防!
由于在中国内地人们对感觉统合知识的认知度不到20%,所以对婴幼儿的感统训练重视严重不足。几乎95%以上的家长是当孩子在四五岁时出现症状后,在医生那里知道的什么是感统失调。然而孩子在0-3岁最佳的感觉统合开发期已经过去。因为,人的感觉统合在婴幼儿时期已经打下了几乎80%的基础。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对感觉统合概念的认知度高达95%以上。0-2岁是预防感统失调最佳的时间段,针对于婴幼儿的感统训练普及率也高达90%以上。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父母的忙碌和劳累,或由家中老人看护孩子。父母们忽视了对孩子在0-3岁时期的感统训练,实际上,很多亲子互动游戏都是感觉统合训练的范畴,通过乐教家庭早教课程,父母只需要每天花费5分钟时间,就能轻松预防感统失调。


城市孩子“流行病”——感觉统合失调
文章图片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是什么?
1. 孕期失误
(1)先兆流产,孕妇的不良饮食习惯。如好食烟、酒、咖啡等
(2)剖腹产不能形成重力感。怀孕时用药不慎或情绪常处于过度兴奋或悲伤状态
2. 抚育不当
(1)该爬的时候没爬,该跳的时候没跳,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
【城市孩子“流行病”——感觉统合失调】(2)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孩子静坐多,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
(3)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心肺功能弱,口腔肌肉缺乏锻炼,甚至语言表达差。
(4)过度保护不注重适龄基本的训练;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
(5)0-3岁家庭中缺少感统训练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