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文的小毯子》——尊重孩子的边界

故事简介:
本故事是关于一只叫做阿文的小老鼠的,他有个习惯,无论是走路、吃饭、睡觉还是和其他小朋友玩时,都一定要带着他心爱的小毯子,有小毯子陪着阿文,他心里就很安稳,也不会整天都黏着妈妈和爸爸。但是,他慢慢长大,上小学了,他仍然不能离开小毯子。由于阿文太小而毯子太大,有一本书里还夸张地画了这个故事对比造型。阿文的妈妈爸爸觉得要改变这样的情况,既不让阿文过分地依赖小毯子,又不能让阿文感觉失去了小毯子,怎么办呢?阿文的爸爸妈妈,听从邻居们的建议,试过拿走小毯子、给小毯子喷醋等各种办法,但都没有成功。阿文在知道爸爸妈妈要把小毯子拿走的时候,特别伤心。终于,妈妈爸爸和阿文商量好,把小毯子剪下一块给阿文做了一块手绢,这样,阿文依然可以带着他的“小毯子”,但也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适应学校的生活了。
《阿文的小毯子》——尊重孩子的边界
文章图片
《阿文的小毯子》——尊重孩子的边界
文章图片
作者简介: 凯文·亨克斯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童书作家和插画家。1960年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拉辛市,20岁即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时至今日,他的作品荣获了多项大奖,包 括授予儿童文学类的最高奖项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以及授予图画书类的最高奖项凯迪克金奖等。凯文亨克斯创作了一系列以“小老鼠”为主角的作品,代表作有《我 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阿文的小毯子》等。
推荐理由: 【《阿文的小毯子》——尊重孩子的边界】这个故事很形象的向我们说明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依恋。
每个孩子都有一件或是布偶、小汽车之类的小东西,不论去哪里都随身带着。那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提供安全感的“东西”,更是亲密的“朋友”。我们成年人都觉得孩子对东西的依恋有一点“不正常”,但实际上,在孩子的心里,他依恋的那件物品跟他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那样东西或许能给他带来安全感,依恋也是非常正常的,我们不能生生把把那样东西从他们的身边夺走,就是书中的阿文一样,慢慢地长大,慢慢地过渡,依恋的小毯子尽管变成了小手绢,但是在阿文心中,仍是他那块最爱的小毯子。
《阿文的小毯子》——尊重孩子的边界
文章图片
《阿文的小毯子》——尊重孩子的边界
文章图片
在心理学上,这样的“依恋物”有个专有名词,叫做过渡性客体。它是指第一个 “ 非我 ” 所有物( the first not-me possession ),最早出现在孩童的玩耍中,它不是母亲所给予的,因为过渡性客体是儿童自己发现或创造的。它甚至比母亲重要,是儿童「几乎无法切割的一部份」 。常被用来代表过渡性客体的物品包括一条毯子、一件旧衣服、柔软的玩偶或是呀呀儿语、不断重复的动作等。对婴儿而言,此客体有令她感到舒适安慰的作用,能对抗焦虑、寂寞,且能帮助她安然入睡。
《阿文的小毯子》——尊重孩子的边界
文章图片
孩子在分床或者妈妈去上班的时候,还没有能力接受这件事,不确定妈妈上班了是否还爱着自己,这个时候如果出现妈妈的替代物,这样能够让他感觉安全。这对他来说,是一种保护,当他把这种安全的感觉内化到内心去的时候,他就不再需要了。一般孩子大约7-8岁之后,确定爸爸妈妈不会因为离开了就不爱我了之后,就不会再需要过渡性客体。
《阿文的小毯子》——尊重孩子的边界
文章图片
看到阿文爸爸后边的名画《呐喊》了吗?

成年人可能觉得孩子特别迷恋一件事情不正常,比如上幼儿园只喜欢穿一件印有小汽车的衣服,一定要抱着妈妈的衣服才能入睡等,会担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不会不健康。而实际上,孩子有这样的过渡性客体,往往是安全型依恋宝宝的一个特征。所以,家长碰见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时,别大惊小怪,也别简单粗暴的就把“依恋物”。要给孩子时间,可以向绘本中的父母一样,创造性的把小毯子改成小手绢,要陪孩子一起度过。
《阿文的小毯子》——尊重孩子的边界
文章图片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