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见过事物美好的一面,不要急于否定它的全部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条关于《传承者》这个节目中,陈道明所说的一句话,他说:“这个群体性节目就是群体性的,它需要整齐划一的,有些节目就是需要这样的。仪仗队,你体现个性行么?总体的要求它是整齐划一的,难点也在整齐划一。它的难点也在整齐划一上,这么多人,让他做成一个制式的动作,是很难的。”

翻看了这个节目的视频,才发现,原来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稷山高台花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相传是为祭祀农耕文明始祖后稷,由农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2008年,稷山高台花鼓作为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节目亮相鸟巢。
按照节目流程,表演结束后,几位青年评论员率先点评。却出现了以下的对话:传统文化节目形式没有变化,没有创新……孩子们可能凭借表演走上很大的舞台,但这技能能当饭吃吗?人这么多,都找不到焦点,不知道该看谁……
鼓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而青年团成员因为没看过,就认为鼓文化技术简单,比不上一些以个人表演为主的艺术形式,陈老师不同意。
陈老师的话:你们可能读过不少书,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却知之甚少、理解不深。
那几个青年评论员,在没有对传统文化有很多的了解和深刻的学习的情况下,直接否认了传统文化的单一、无创新,殊不知,传统文化需要传承的是它的文化精髓和代表的时代烙印。

陈老师的话,我深以为然:不曾见过事物美好的一面,不要急于否定全部。
看到这里,我想到在职场上的一位隔壁部门的领导。他常常的会议上,总是不等无论是谁在说话,只要是与他相左意见的声音发出,他就急不可耐的站起来,冲上前去,要理论一番。上来就说:你先不用说了,听我说,你认为的不对......总是在他人还没有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时候,他就以过来人的身份,说到:你这个观点不对。
常常因为这样,让其他部门同事,不愿意与之沟通,因为,总是在自己还未阐明观点的情况下,被他以偏概全的抢白给打断,最终不给人任何喘息和说话的机会,是非常让人憋气和郁闷的。时间久了,他的坏名声和自以为是便这样传扬出去。
人们常说,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如果我们都那么急切的想要别人认可我们的观点,才会在任何时候都希望对方听自己说,然而,有没有想过:如果自己是那个表达观点的人,被倾听者冒然打断,在你还没有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时候,他就说你的观点不对,你会不会又急又恼,火冒三丈?
【不曾见过事物美好的一面,不要急于否定它的全部】其实,这位领导,就如上文中的青年评论者,在没有了解对方全部的观点,如同青年评论者们不明白传统文化本身需要的传承,是要尊重文化背后的祭奠。他们以自己所谓的理解,就去否定其全部,以偏概全,盲目的自以为是。那些自以为已经很懂得中国传统文化,以创新和新潮来标榜自己的特立独行的青年评论者,秉持着新时期里个人功利主义的信念,一心觉得泯然众人的表演不足以在当今这个以领舞者霸屏的当代艺术呈现中突出自我,“这样的文化艺术,学了有什么用?”“以后又不能当饭吃。”这么功利的心态,是从一个所谓的意见领袖的青年评论者口中说出,不知道会影响电视前多少还处于确立三观的青少年们。
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经过沉淀的思考,需要全面的考虑,需要看看自己是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里面已经见识足够广泛,足以发表与之相匹配的言论了?
如果,自认为还没有达到与之相匹配的水平,就先沉淀吧,至少,不会暴露你的浅薄与自大。
有一次,与同寝室的室友一起出去逛街,在天桥底下路过一个街头艺人在唱歌。我驻足停下听他唱五月天的《倔强》,声音沧桑,又带点磁性,我感觉特别好听。她却一直在拉我走,我本想听完,她一边拉一边说:街头表演的流浪艺人,没有能力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人,技术也不过尔尔。当时人多,没有出言与她争论。后来,细想之下,她对于街头艺人的点评,我却不敢苟同。殊不知,很多艺人在成名前,均是在酒吧,街头表演过,经过长达几年几十年的努力,才有了有朝一日的光芒绽放。她的确是路过天桥,看到了他们的窘迫,却不了解其背后的坚持,不曾见过他们的努力,不曾用心听过他们的音符,于是就否定了他们的未来,贸然的说登不上大雅之堂,殊不知,陈道明也曾跑了七年的龙套,刘德华也是在剧组打杂,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但是,如果只是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面,不去了解世界,终究也是会被这个世界残酷的真相教会如何与之相处。这个世界,本就是一个辩证的世界,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多一些深度调查与谨慎发声,才是不失偏颇,客观中正的评论。
不久之前,与母亲通了电话。母亲在电话里说,现在小侄女进入叛逆期,与姐姐之间,常常数言不和,就进入冷战。她常常嫌姐姐唠叨,觉得父母现在已经跟不上她们的潮流,觉得他们挑的衣服又老气又保守,说话不够洋气,开始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认为老一辈的思想多么固执,跟不上潮流,不足以与现在的孩子们谈心。细细想来,我也曾经经历过这么一段时间,急于表现自己,不听劝告,特别烦自己母亲的唠叨,进而有一段时间,全盘否定了母亲的付出,冷战持续的了好久。后来,长大一点,才知道所谓父母的话语都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检验,在给我们简单的嘱咐的时候,是出于自己的经验,提出的善意的提醒,却被还涉世未深,认知浅薄的我们,当做是累赘和包袱,现在想来,也是因为我们了解的太少,知道的太少,没有见过更为美好的事物,就急于否定了一切付出。
在周五,麦肯锡的培训里,顾问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议题树的七步法。他在里面说到,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我们的头脑风暴,需要尽可能全面的列出我们针对问题的想法,这样才能让我们在后面的分析中,能够认识和剖析事物的全面性,以保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不出现以偏概全,结论出现偏颇。在练习中,也强调,我们不必急于找出正确的论据,我们是不是应该尝试,多角度去思考,先列出来,再删繁就简。经过各种练习,我才发现,我们平时思考问题是多么的单一,得到的结论也是如何站不住脚,多角度思考,多维度挖掘,成为那一堂课里,给我留下最深刻的思维习惯。
我们常常犯了一个我以为,我就是世界的中心的毛病:急于表现自己,急于表明观点,急于与这个世界不一样。其实,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了?
在最需要我们吸取的时候,不要急于表现,在最需要我们沉淀的时候,不要急于开口,我们还没有去观过这个世界,怎么形成世界观?
太急于向这个世界说出自己的观点,只能向世人展现出认识的浅薄与无知,拥有最昂贵的青春,却不去沉下心来思考事情的本质,贸然出口,不经过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却不知道已将自己那一点小见识,掀了个底朝天。
年轻的我们,虽然是新生的太阳,可是,它的希望是伴随着经验不足,缺乏历练,还需要经历世间风霜,才能承担起这个时代的重量。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每一个阶段也都是一样的,在我们还没有见过更美好的事物的时候,不要急着否定全部。这个世界很大,还需要我们多看看!
不曾见过事物美好的一面,不要急于否定它的全部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