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随笔

今天在offci职场大学超V群里看到番茄同学的发言,大概意思是,大家应当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反思,不要遇见问题想也不想就抛在群里,尤其是一些反复出现的问题。
我对他的这个发言深表认同。
今年加了很多微信社群,有瑜伽群,有冥想群,有学习办公软件的群,有学习税务财务知识的群。每个群里都有这样一类人,一上来就抛个问题或者发个截图要求别人给他解答。对,我用的是“要求”而不是帮助,一副我是大爷你必须得把我服侍好了的口气。这样的人,第一次问有人搭理,次数多了后就没人回应了。
我自己的习惯是,遇到问题先想想现有的解决方案有什么,然后去百度看看网上的方法有什么,微信里搜搜关键字看最近有没有人问过类似的问题,这些方法都尝试过才在微信群里咨询。同时,我咨询的是一种方法、一种可能,而不是一个答案。
这是我解决问题和提问的方式,也是我回答别人问题的方式。
举个例子,我今年夏天协助公司做了一个长期股权投资资产核销的项目。一开始是完全懵逼的,手头只有一句话:“请于2019年12月31日前往按成长期股权投资核销。”怎么完成?要做啥?到底有几家?数据哪里来?完全无从下手。百度里可没有教怎么做这件事。从财务的角度想,查账呗。问题是那些账都是九十年代的数据,只能一张一张凭证去翻,工作量巨大。还好夏天上储君老师私享课时认识了一个审计师聚心,她很热心,给我指引了两个方向:账和税,账除了凭证,还可以从审计报告去找。财务部没有移交审计报告,就去公司档案查询看是不是有存档。税方面可以找税务局查询历史的涉税信息。根据这个方向,我制定了一个工作计划,并把可能遇到的困难列在里面,和财务经理进行了沟通。当然过程还是挺艰难的,找资料啊,理关系啊等等。 但是整个过程里,我一直抱着一个心态:“我该怎么解决工作里遇到的困难?”而不是:“别人应该告诉我要怎么做。”所以这个项目呢,在昨天是真的全部都做好了。过程很难,但我在过程里的确也感受到很多,比如先做起来,一边做一边完善,比如要向不同行业的人请教,比如遇到困难该求助还是要求助。这一年,我是真的感受到,越是困难的工作越会让人成长吧。
话说远了。
我身边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会在工作里迎难而上的。我遇到的最多的同事就是说几个三字经
“不是我”
“不知道”
“不会做”
“学不会”
我其实有时候挺羡慕他们的,一句“我不会”就能让自己少很多事。但我也很好奇,外面的世界,其他单位也能用一句“我不会”来推脱工作吗?
前两天我遇到一个情况,就是公司的财务软件升级了,原来的付款申请单打印不了,十几个同事问都没问就直接用另一家的付款申请单版本来打印,结果自然是都退回去重新审批。公司是有给他们一个QQ群,可以随时在里面反映技术问题,软件人员可以立刻调试的。但十几个人没有一个人问,就一句:“哦,我打不出来,就随便找了个能打印的。”他们不考虑工作效率吗?他们的工作就是得过且过吗?反正我后来问了打印出错信息,原来是软件升级造成的,我也问了解决方法的操作,录制了一个gif动图发在群里。当然,没有人理我。
还有一个情况,公司一个老员工,拿着付款单来问我,审批流程是什么样的。我发了公司的权限指引给他,他说:“我没空看。”你没空看权限指引,我就有空给你解释吗?真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自己的时间是时间,别人的时间就不是时间吗?有时我觉得工作好烦。我已经把权限指引做成清晰的导图,他们只要看一眼就能知道如何审批,却总是以“我不会”的理由在占用我的时间。
今天经理又提到公司会裁员,不好用的人就调走,再招好用的新的人,不想做的人可以不做。这话好像是说给我听的,最近部门加班最多的就是我了。如果我也说我不会,是不是我也可以不加班呢?我自认为这一年我真的进步很多,至少我从6月以后和经理的所有提问都是有预设答案的,我不像其他人一样总是问她怎么办。我也经常汇报工作进度,很顾及她的面子,每当她有办公软件商的疑惑我总是主动去帮忙解决。但总觉得,这一年我得到的批评是最多的,因为我思考的越多,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可改进的地方就越多,我每每提出来,她就要求我一个人去改进。很多设计到公司制度的东西,又不是我一个人就能推动的。这一年我在工作上的时间很多,花的心思也多一点点,自认为是大学毕业以来工作效率最高的一年吧。但,好像站在别人的角度,他们只觉得我是个工作效率低才要加班的人。他们才不管工作量呢,才不管工作做得多细致。
有时候我真怀疑天道酬勤。我看到的,是那些说我不会的人过着朝九晚五正常上班的日子啊。对工作越是负责的人,倒是经常加班,还会陷入恶性循环。
不知道。
有时候觉得自己进步很大,有时候又觉得自己今年没进步,找不到工作的重心和重点,总是加班,总觉得累。
我也不喜欢加班啊,我也想朝九晚五晚上做点自己的事情,我也想每天回家吃饭别总吃食堂。
反正今年就快结束了,真的真的真的希望明年不要加这么多班了。。。
【工作随笔】想要有机会怀个宝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