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前半生》到《爱情进化论》,爆款现实主义需要哪些要素()

文丨荼蘼
【从《我的前半生》到《爱情进化论》,爆款现实主义需要哪些要素()】“你今晚很美,是我毁了这个夜”,这句出自于《爱情进化论》的台词,竟成为了继“你喜欢大海,我爱过你”后的新语录。
从《我的前半生》到《爱情进化论》,爆款现实主义需要哪些要素()
文章图片
该剧在原版《我可能不会爱你》的光环下诞生,也算是属于未播先火系列了。自播出以来除了剧情与人物加入了许多新支线外,关于人们关注的“婚恋观”话题也制造了不少,想来又是一部“话题+情感”的都市情感剧。自《欢乐颂》《我的前半生》等具有话题的现实主义题材大火后,聚焦当代人关注的社会话题+都市情感的剧集模式也开始进入了萌发期,如今年上半年的“女子图鉴系列”等。
从《我的前半生》到《爱情进化论》,爆款现实主义需要哪些要素()
文章图片
只是从它们播出的效果来看,口碑却大不如前者,似有“东施效颦”之状。那么凭借该模式让这些剧集成为爆款的关键又是什么呢?同样具备话题元素的《爱情进化论》是否摸准了它的成功秘诀。
现实主义题材剧出爆款,要具备四大关键因素
如果把剧集比作一道菜,那么剧情与人设便是食材,而话题就是调料,在它们互相产生化学作用下,这道菜才会变得更美味。而《欢乐颂》系列与《我的前半生》便是将话题、人设与剧情结合的恰到好处,让它们在互相配合下发挥最大的作用,达到真正的现实主义题材标准,从而让观众产生共鸣,造成全民皆论之象。
从《我的前半生》到《爱情进化论》,爆款现实主义需要哪些要素()
文章图片
在《欢乐颂》系列中出现的话题不仅使剧中人物变得更饱满、立体,更是将该剧的受众从年轻人群扩大到了成年人群。比如剧中出现的:继续当大都市“月光族”还是回老家、要不要设局“考验”闺蜜的男朋友、“无底洞”般的原生家庭、职场的人际关系与不同朋友间的相处之道、有房才有安全、门当户对以及处女情结而牵出的直男癌、女权、性等等一连串的热门话题。不仅仅是折射于奋斗期的年轻群体,就连身为过来人的父母辈也能从中看到些许自己的身影,并映射出当代人的生活观念与方式。
就如编剧袁子弹说:“《欢乐颂》想做这样的一个戏,推出中国大都市形象、中国的女性形象,我们没有刻意去拔高或贬低,应该说这五个女性涵盖到各种性格的女孩子。我们这一代的父母也会感兴趣:原来我的女儿、儿子在大城市里是这样生活和奋斗的。”而电视剧《欢乐颂》无论从剧情、人设还是台词上都尽量做到了百分百的生活化,那句“她们就是曾经的你和我”莫过于是对它最高的评价。
从《我的前半生》到《爱情进化论》,爆款现实主义需要哪些要素()
文章图片
同样与《欢乐颂》一般,都是想要成为观众共鸣对象的还有《我的前半生》。该剧对于爱情、婚姻、职场、家庭等不同侧面的涉猎,让很多在事业与家庭中左右难顾的都市女性开始审视自己现有的生活。剧中囊括的都市中年人可能会遭遇的生活命题:“嫁得好”还是“干得好”、“遭遇小三,到底是不是全职的错”、“二婚等真爱还是和经济适用男先凑合”、“和闺蜜男友相爱,理智与情感到底站哪边”等等,都是当下成年人或多或少会遇到的社会痛点问题。
“人无完人,嬉笑怒骂都是一场聚会,照见其中每一个心有不甘的自己。”是编剧秦雯在《我的前半生》中写的一段话。只有触及足够多人的痛痒,再私人的话题,也能变成沸腾的公众话题。不过纵使话题再聚焦,也得依托于一个贴近现实的剧情中,才能发酵到最好。
从《我的前半生》到《爱情进化论》,爆款现实主义需要哪些要素()
文章图片
除了剧情贴合现实、聚焦社会话题、人设有共鸣等是剧集成为爆款的必备要素外,剧中所表达出的建设性意见更是吸引观众为之点赞与宣传的重要原因。拥有正确导向、实质性建议的指导思想便是现实主义题材不可被替代的核心所在,而这些《欢乐颂》和《我的前半生》都做到了。
“话题+情感”剧集模式的反面教材
随着它们的爆红,也成功的将“话题+情感”的剧集模式带火了,也就是近两年来最风靡的“现实主义题材”。只是未能效仿该模式精髓的剧集都纷纷被标上了“悬浮剧”的标签,而主打“话题元素”的代表作品“女子图鉴系列剧”亦是如此。
“话题”元素用得好便是“聚焦社会痛点”,用不好就容易成为“贩卖焦虑”,而女子图鉴系列剧,便没有运用好这个度。浮于表面的“话题”,更像是把它当做剧集的宣传手段而形成的“伪现实主义题材剧”。
从《我的前半生》到《爱情进化论》,爆款现实主义需要哪些要素()
文章图片
无论是《北京女子图鉴》还是《上海女子图鉴》,它们在刻画女性独立奋斗与折射都市女性群像上都是一致的。只是无论话题再丰富,“女主光环”的存在都让剧集显得有些片面与个人故事化。当然并不是说“单个主角剧”就不如“群像剧”来的现实有共鸣,只是两部“女子图鉴系列剧”中,主角们身边必经多个男人与不断上位的剧情,不免让故事过于小众化与成功化。
在剧情不够真实、主角光环凸显的情况下,即使有再热烈关注的痛点话题都不过是一部“披着现实外衣的偶像剧”。笔者不由感慨:剧中女主角的“沪漂与北奔”当做电视剧看看就好,别太当真。话题虽多但剧情不够真实、过于悬浮风的女子图鉴系列剧不仅没有具备完全的爆款元素,还将“话题与剧情”发展成了平行线。
从《我的前半生》到《爱情进化论》,爆款现实主义需要哪些要素()
文章图片
如果结合《欢乐颂》与《我的前半生》中总结出的:人设有共鸣、剧情贴合现实、聚焦社会话题、对现实生活具备实质性建议等四大爆款必备要素相互配合来打分的话,“女子图鉴系列剧”就只剩“话题”可言。那么当下正在热播,聚焦年轻一代“婚恋观”话题的《爱情进化论》的爆款品相又有几分?
《爱情进化论》“偶像色彩”大过“现实生活”
人设上,女主是一个长相甜美可人,性格却硬如顽石的女强人;而男主与世无争、细腻柔软的“老好人”性格正好与之相反又互补。只是这样的人物角色却只能代表现实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人群。
从《我的前半生》到《爱情进化论》,爆款现实主义需要哪些要素()
文章图片
剧情上,两人各自15年的暗恋太过戏剧化。剧中男主对女主的呵护与等待,女主对男主的信任与依赖,就像鉴于亲情与友情间的爱情般。话题上,在当下“男女之间纯友谊”即使存在,也不能容忍“换房日”这种涉及于私生活的行为。说白了该剧中出现的“大龄女青年被催婚”“姐弟恋”等话题,不过是助推男女主角在一起的爱情助攻罢了。而对现实生活具备实质性建议这点来说,“大众痛点”才能激起观众的共鸣,“小众的15年等待”只能算是个别的爱情故事指导。
如今造成《爱情进化论》复刻经典不成功,新剧情又不够现实的窘状,与改编原版《我可能不会爱你》脱不了干系。台湾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被誉为台湾史上最文艺的偶像剧,拿一部偶像剧套入当代的都市情感剧中,“偶像色彩”大过“现实生活”的剧情只会让《爱情进化论》变为“伪现实主义题材剧”。
虽然《爱情进化论》的定位是一部都市情感剧,可笔者认为它更像是一部偶像剧。好比剧中“兜兜转转15年,一直陪伴在你身边”的专情男主人设般,就太过偶像化,这与现实题材中的都市情感剧或许有些许不符。由此可见,《爱情进化论》要想凭借“话题元素”成功的话,剧情与人设都不够贴近现实、不够大众的它,怕是无望。
事实上,“话题+情感”的剧集模式本就是现实主义题材剧冲向爆款的必备要素,而创作者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它们完美的与现实相融合,让观众产生共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