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愿意为孩子定制一个完美人生

其实,这是我上周看的电影。看完之后,百感交集,迟迟不得下笔。
看完整场电影,第一句浮现在脑海里的,就是奇葩说的这个辩题:你是否愿意为孩子定制一个完美人生。
看到一个题目,我第一反应就是,不愿意。因为我想象不到一个一以贯之的标准来定义完美。如果完美是没有标准的,如何定制?会不会孩子就此成为实现父母人生理想的工具,从此没有了自己的人生。
这也是本片最大的一个争议之一。指责之声汇聚于此,认为父亲剥夺了女儿的童年,只为她能够实现自己未实现的梦想。
直到我听到黄执中的话:在人生的时时刻刻永远都尽可能多地保有最多的选择权,这就是完美人生。而孩童时期,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拥有决定的判断力。
【你是否愿意为孩子定制一个完美人生】如果完美的人生,就是拥有很多的选择权,更多的自由,那么,片中的父亲,是不是就是在定制女儿的完美人生。
很多人认为,父亲帮助孩子选择人生的轨迹,就是在阻碍孩子的自由发展。但是,在我们的孩童时期,是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去决定自己的人生轨迹的。我母亲就是一个心理学老师,发展心理学告诉她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然后我母亲非常尊重我的选择。但是结果就是她生了一个多血质的女儿,善变的特质让她想学一切,但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在掌握了一些基础技能之后向下付出跟多的努力。最终所有的兴趣都止步于最浅层。为什么要把父亲让女儿走上摔跤之路定义为完成自己的目标?片中明明是父亲发现了女儿的天赋之后,才推动她们去奋斗,使她们拥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多的选择,更自由的人生。从此,她们相聚于江河湖海,不再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片中真正让我耿耿于怀的,是后半段的教练的人设。现实中,吉塔的教练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吉塔的成功也离不开他的训练。但是,为什么在影片中要将他黑化成一个邪恶狭隘的人,来衬托父亲的伟大。不是说,父母之爱的结局是分离,当女儿去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不正是与父母分离的过程?难道真的如评论所说,囿于印度的社会局限,在影片的最终倒向了父权的崇拜?
但是,影片的本意并非如此啊。父亲要吉塔做的,就是成为一个标杆,成为所有女孩子反驳男权的论据。如果她依旧是一个倒在父权脚下的人,如何实现本意?
直到我在知乎上看到这句话:爱你最好的方式,是给你力量,让你不受制于艰难,也不受制于我(古灵)。
最终父亲在决赛时缺席,吉塔凭借自己的决断战胜了对手。
这才是编剧想表达的对父权的超越吧。真正的超越父亲,不是像之前那样盲目地对抗,而是在接纳了父亲之后,凭借自己的能力取得胜利。
所以,你会不会为你的孩子定制一个完美人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