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我想说

关于写作,我想说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磊少
之前在我一篇朋友圈连载里说过,价值观输出最快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一是写作,二是演讲。其实写作即是无声的演讲,读者就是听众,两者本质一样,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写作很难。难在不知道说什么,难在不知道如何叙述和表达,难在不知道怎么更好的吸引读者,打动读者。难在无法做到长期持续,难在找不到主题,难在不知道如何寻找忠实粉丝。如此等等。
的确,以一个过来人说,写作很难。并不是每件事情都可以写成文章,也不是每个观点都可以很深入。因为一旦写成文章,必须要有深度,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效果肯定不好。既枉费读者一片好心,也浪费了我们的宝贵时间。为写作而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大。
经常有很多人问我,为何总有很多观点,对事情有很多不一样的看法,而且可以坚持写连载和文章。
其实很简单,处处留心皆学问。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总结的人,要想写连载和文章,并不难。
连载,都是只言片语,基本就是每天一个思考的缩影,而这样持续锻炼后,写文章也就自然而然了。因为很多观点,连载表达不详尽,只有通过文章来具体阐述。久而久之,两者来回调整和互补,自然写作能力也就提高了。观点也更加鲜明,直截了当。对事情看法,角度也会更加全面。
而这些都是日常写作总结出来的,因为我们想要写出好文章,有独到见解,
第一是需要我们不断反思总结。
第二是需要我们不断看书学习,浏览各种文章,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好的观点,要做记录并思考,然后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并且不断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认知体系。形成独有的价值观,而后再通过文章或者演讲去输出,最后影响他人,或者说吸引真正认可我们的人,即粉丝。
万事开头难,但最难的是从来不开始。当我们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的时候,你会发现,随便抓取一个观点,都可以展开成为一篇文章,因为在我们的知识体系里面,是不断完善和健全的,可以举一反三,彼此融会贯通。而且,写得越多,对文字的表达也会更加准确和到位。
换句话说,同一个意思,两个人说出来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大家思维方式不一样,表达技巧也不一样。而这些,都来自于我们自己平时累积。并非一蹴而就。
另外,我们写作的目的性不必过强。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种可以锻炼我们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习惯,不要太过于迫切达到什么高度,欲速则不达。太对于追求目的,反而容易目标颤抖,适得其反。非但达不到预期,还会因为自己的急功近利导致半途而废。
我朋友圈一天一篇连载已经两年多了,微博文章也基本保证在平均两天一篇,这些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当初写的时候,我没有想着要做成什么样,得到多少人认可,圈多少粉丝,那时想法很简单,写。后来写着写着,自己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当然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吸引了很多粉丝,但说实话,最初我没想过这些。
所以,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来讲,如果你想做通过写作和演讲来作价值观输出,那真的没必要想过多,写就对了。
最后,关于演讲,其实和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无声变为有声而已。语言表述,形体表达,有声有色。但这些的大前提和基础都是,你得有内容。不然演讲都是空谈。
【关于写作,我想说】不过会写之后,会说也就变得简单易行了。就比如,我们平时在微信群的培训,两者逻辑也是一样的。会写了,想要会说也不难。
要想打造个人影响力,首要前提,自己有内容,会写会说。移动互联网最大的便利之处在于,你可以不知道你的读者和粉丝在哪里,但你得知道,你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吸引到他们。我们获取和表达信息的途径,都是呈现扁平化趋势,甚至无缝连接。
因此,我们完全不必担心“连接渠道”,只需要做好自己前端内容,自然有认可你的人存在。
换言之,不要假想没有读者和粉丝怎么办,去做就对了。问题从来都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那遇见问题怎么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方法总比问题多的。
千万不要做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如果你开始了,你再回头看这篇文章。你会觉得基本都有道理。相反,你未曾开始,你会觉得我说的都是有用的废话。但这些都不影响我继续写连载和文章的“习惯”。
我走过的路,并不适合于每个人,但对想和我走一样的路的人,肯定会有启发和收获。并且文章一开始我就说过,不要想太多,做就对了。
拿结果说话,能堵住大部分人的嘴。
授权获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