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传记电影(指挥家)

荷兰传记题材电影《指挥家》于2018年10月25日在荷兰上映,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首位获邀到纽约爱乐及柏林爱乐乐团演出的女性指挥家追梦的故事。文中一开始会让人觉得很轻松,女主在男厕所幻想自己是一个乐队指挥,正在张牙舞爪的演奏音乐。然后画风一转,男主与女主在男厕所这么尴尬的地方相见。








影片当中多次出现女主和其他女性同框的场景,一方面突出女主安东尼亚的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另一方面反映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时代背景。女性被定位成”相夫教子“,这是时代给女性的定位,并且这种定位也被当时大多数女性所认可。



影片整体细节很多,很多台词十分经典,比如洋葱汤在电影中出现了三次,而且每一次洋葱汤的出场都会给女主安东尼亚带来转折,第一次出现,女主失业,第二次出现,女主用来寄托情感的钢琴被烧,第三次的洋葱汤出现没多久,自家的男朋友和别人结婚了。洋葱看着杀伤力不大,可会刺激你流眼泪,影片中的女主虽然是一名没有背景的女性,但是言辞犀利为了自己当指挥家的梦想,直面各种各样的偏见,一次又一次抨击着所谓的权威。这应该就是女主与洋葱相互映射。

【荷兰传记电影(指挥家)】
影片中的台词也十分经典,在女主到达德国,像卡尔拜师时候的对话:

安东尼娅:“史怀哲是你的朋友吗?”
卡尔·穆克:“我们是有些相似之处。”
安东尼娅:“一次大战他在法国被抓,他什么也没做,只因为他是德国人。你现在谴责我,不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只因为我是美国人、或荷兰人、或女人或年轻人、或不吸烟。这叫短视。”
卡尔·穆克:“那就短视罗。”
安东尼娅:“在他写的关于巴赫的书说,那些音乐家为了他们最重要的日子来到,竭尽一生精力。我就是那样。”
卡尔·穆克:“你在损我吗?”
安东尼娅:“还没有。史怀哲放弃了音乐,选择了其它。而为了音乐,我宁可放弃热爱的生命。就算你不帮我,先生,我就是要成为指挥家。”
卡尔·穆克“所以,你准备竭尽一生精力了吗?”



从两人的对话中,除了表面看到的,安东尼娅是为了积极当指挥家的梦想,但是深层次的还以应该是女主从内心深处的渴望男女平等的意愿,这一点在女主成名后被邀请去最初打工的音乐厅演奏时的,对男女待遇不平等的控诉中又得到了彰显。同时一向喊着美国梦的美国没能实现女主的音乐指挥梦,反而在德国得到实现。是不是电影想暗示美国梦并不是人人都能实现?




电影整体结构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前后对比风格,影片的开始是女主在厕所闭上眼睛幻想自家当指挥家,结尾是女主在台上睁开双眼现实中的指挥家;影片开头是女主搬着一把椅子坐在走廊听别人指挥,影片的最后是女主的前男友搬着椅子坐在走廊听女主亲自指挥。最后女主的演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电影在《爱的礼赞》中结束。




有的影评说影片中女主的感情部分不好,如果和演出经纪人的前男友结婚岂不是更容易地得到演出资源?甚至说这是利用资源的好方式,而我觉得这部电影的重点不在于女主的个人当指挥家的梦想能否实现,而在于实现自己梦想的路途中不断地打破各种偏见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顽强,坚持精神,与其说是一部自传题材的电影介绍女主,不如说是一部反映女权问题的励志电影。
从这部电影当中,得到的感悟就是:人生不能轻易妥协,不能忘记初衷,虽人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虽自我底线的坚守会遇见各种各样的挫折。不能为了各种利益而忽略了人生根本的意义和初衷,不畏,不退,这就是那份坚守和毅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