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谁唤醒了美国人的情欲()



01
今天在书店偶然翻到了一本《邻人之妻》,以非虚构的写法讲述了美国几十年来的性观念变化。


这本书里的人物全都真实存在,作者这样的写法,让这本看起来污污的书很有说服力。


至于美国人的性观念,就不需要我废话了吧。


Playboy、Pornhub等各种知名商标都是产自美国,全球最早的性解放运动也是发源于美国。


当《尤利西斯》、《查泰莱夫人》等露骨的小说在欧洲遭禁的时候,在美国已经可以出版了。


可是他们的性观念也有一个起伏的过程,他们也有保守得可笑的时候,也有“害臊”的一面。


02
50年代以前的美国,普遍认为自慰是有害的,而且婚外性行为是被禁止的,婚前性行为也不被上流社会接受。


那时候对性行为的理解还停留在,为了使那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蝌蚪,杀出千军万马抵达母性的温床而做的努力。


现在看来,当然挺可笑。


【60年代,谁唤醒了美国人的情欲()】不过这也是当时社会环境造成的情况,美国的天主教文化主张禁欲,对于性的一系列科学研究也还没有得出成果。


所以大家都还蒙在鼓里。


50年代,陆陆续续的著作和研究开始发表,这下不得了。


美国人脑子里某些东西好像一下子就解放了,本来遮遮掩掩的事情不用再害羞了,这可如了某些“好色之徒”的意。


比如休·赫夫纳,这位著名的Playboy创始人,家里有兔子园的花花公子。


他一手创办了花花公子杂志,满足了无数“宅男”的需求。


休·赫夫纳的客户都是普通的男性,休·赫夫纳为他们提供幻想,他们给钱,两方都开开心心。


政府其实也看他不爽,但是没有办法,官司又打不赢,自己还得买他的杂志。


性解放愈发轰轰烈烈,Playboy短时间内就变成了一家巨大的公司。


休·赫夫纳还得意地把自己的大圆床搬到了办公室,据说是为了好好休息。


在Playboy还在蓬勃生长的时候,有一件趣事。


警察们故意给公司楼下的车开罚单,一些公职人员也总是找茬,总之各种针对Playboy。


这些人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吗?也可能是某个Playboy顾客的妻子。


03
随着性解放运动的发展,美国人越来越open。


有个人还搞了个裸体自由社区,至于它的功能,大家只要不认为是为了方便空军飞行员入伍体检而开办的就行。


他们的日常活动,我看了一张照片,裸体蹦床。


我想他们从最高点下落的时候,可能就在心里嘲讽那些跳伞运动员,呵,他们哪里懂什么自由落体,我这才叫自由。


在我这种穿惯了内裤的人看来,这不会没安全感吗,不会真谛一凉吗?


好吧,严肃一点,把自己的想象拖回来。


后来这家社区就倒闭了,据说是那对创始人夫妇经营不善,不过当初加入的成员依然是他们的忠实粉丝。


莫名想到了小朋友吃过糖以后,再也不愿意吃米饭的样子。


04
60、70年代如火如荼的性自由,还有各种露骨的杂志和电影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被人接受。


就像自己在减肥期间收到同学聚餐的邀请,尴尬而不失礼貌地总会矜持一下。


有人热衷于性解放带来的福利,也有些上流人物坚决反对这种文化,所以场面一度尴尬。


这时候美国政府开始搞事情了,虽然官司打输了,可是总感觉不对劲。


Playboy的销量超过时代周刊,封面女郎的画像比时代广场的荧幕还大。


美国政府大吐苦水,这不是我要的文明城市啊!


于是可亲可敬的约翰逊总统投入了200万美元,试图寻找证据来证明,这一些性解放会怂恿暴力犯罪和强奸。


结果就像高中班主任认为恋爱和成绩,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结果相亲相爱一家人,齐齐上了好大学。


那200万美金就这样打了水漂。


丹麦人也不信邪,跑去调查,他们连续三周给大学生放小电影,研究这些电影对学生个人习惯和情欲的影响。


我倒是觉得他们很有想法,但是结果学生觉得无聊透顶。


那些大学生当时会不会一脸嫌弃地跟身旁的同学说:“太low了吧,这不是我上个月第二个星期三在你爸公司电脑上看的那一部吗?”


看着影片中两人的对招拆招,底下的同学犹如王语嫣看别人打架一般。


“段公子,小心啦!他下一招是猴子偷桃!”


一招一式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最后,信了邪的丹麦人,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


色情产品完全不是一个国家问题,处理它最明智的方法——至少在参涉者都是成年人的情况的时候——就是干脆忽略它。


丹麦人还是厚道啊。


05
最后,以一段采访人员和《邻人之妻》作者的对话结尾。


Q:据您的观察,将来还会有类似的60/70年代的性解放的革命吗?


A:2009年,邻人之妻出了第二版,我在后记的结尾写,两性之间的冲突一直没停过,这种永恒的爱恨关系比巴别塔还要古老;因为男人和女人一直累说着他们互相理解不了的语言,这些言语无法翻译和解释。这就是我的结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