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笔记)

1、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是教育者与受教者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现象。
2、在终身学习的理论中,知识的传递功能已从原有的中心地位上被排挤出来,以各种信息为媒体的沟通功能,以及通过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换为指标的价值评价与判断功能,取而代之。基于此,在新的教学功能理论中,教学首先是被作为社会过程来理解的。教育者与受教者以大量的信息为背景,在教学中注重对信息的分析、加工与综合,以及课堂教学与校外学习的整合,这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新的也是最根本的功能。
3、我们应从语言的角度来把握教学活动,即教学是语词的教学。
4、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始过程,也是奠定每一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之基础的过程。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这种文化是现实的交互主体性关系的一种表现。在教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者作为拥有各自不同语言文化和沟通文化的前代与后代,作为成人与成长中的新一代,作为各自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个人,在沟通与沟通关系中进行心灵的碰撞,从而提供了“发现世界”、“发现自我”、乃至“互相发现”的契机。
克林伯格强调,现代社会要求于人的“交互主体性学习能力”及其他一切素质,唯有在实践沟通与合作的关系中,借助于活动才能得以发展。
美国学者波依尔认为,学校应当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交互作用”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中心使命是使所有儿童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教育目标应为儿童的全人格形成而设定,即为儿童的教育需求、社会需求、情感需求、身体需求、道德需求而设定。因此,“学习共同体”首先是合作文化的环境,每一个成员之间应有更多的合作与关怀。
5、由于“儿童时代是语言学习的世代,“学习共同体”的最基本目标应当是发展每一个儿童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基本的语言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语言包括语词语言、数学语言和艺术语言。
6、教学对话原理: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互相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在克林伯格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
7、构成学业负担的要素主要取决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准和“学习动机”水准。对于认知结构低下的学生来说,即使书包里仅有一本书,他们也会感到“不堪重负”。
8、基础学校在考虑学科设置之前必须就“核心知识”作出界定。所谓“核心知识”,系指所有人拥有的普遍经验和赋予我们生活以意义的人类存在所不可或缺的条件。这里通常包括:人民周期、符号使用、集体成员、时空意识、审美反应、天人相依、生产消费、高尚生存等等。
9、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科书一般受到国家的直接控制,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格和历史性格。
10、21世纪的新型基础教育所需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未来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并为此设计,组织相应的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之主体的应答性的学习环境。这意味着未来的教学模式将从“人--人”系统转变为“人--环境”系统。
【读《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笔记)】11、新型的教学规范:教师设计、学生参与、对话指导。具备4R: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谨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