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经典系列展——特邀程大利山水画作品展
主办单位:金砚传媒
学术主持:陈仕彬
展览时间:2019年10月20日到23日
开幕式时间:10月20日下午15:00
展览地点:北京山水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弘燕路)
文章图片
程大利,画家、美术史论家、出版家。出版程大利画集多种,理论文集有《宾退集》、《师心居随笔》、《师心居笔谭》、《雪泥鸿爪》、《中国画教学文丛——程大利导师卷》、《程大利谈山水画》、《极简中国古代绘画史》等。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文章图片
黄山写生之三42cmx56cm2018年
师心居画语录
文|程大利
脱出造化,寻得“心画”,便可独得玄门。心自由,画才自由。一个被捆绑的心,出不来好画。“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其极也,非口手可传焉。”会心者,不可表达,不靠口传。所谓“玄门”,为“会心”者所得。
心与物合,笔与神会。所见所感须落实到笔端。万千感受离不开当下“这一笔”。这一笔是神遇迹化,是厚积薄发,是真情表露,是心迹。
宾翁云“画夺造化”。一“夺”字,脱了皮相。图形只是手段,通过这个手段表现造化的真魂。昔人“搜妙创真”,真者,真魂也。这山,那山,惟心中山才是真山。真山即“我”。
大巧若拙。拙是浑厚、苍茫、老辣的境界,离开甜、熟很远;熟生巧,巧则俗。惟熟后生,有可能达到老辣之境,那是由蛹化蝶,得大自由。
宾翁说“中国画的一切奥妙都在太极图中”。太极,诠释虚实和一切辩证规律。所谓“实处易,虚处难”,大抵是因为实处见画法,虚处见画意。画法可学,画意不可学,是长出来、悟出来,水到渠成。
【传承与经典系列展——特邀程大利山水画作品展】提按顿挫随心去,有法无法“这一笔”。这一笔即当下,即全部,即过去,即未来,即大千,即菩提。慎对“这一笔”。
凡为书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方向确定,不可犹移。行有未至,可加功力。路头差池,越走越偏,此因入门之不正也。笔墨正途即为规律。
造化唤作小儿,切莫受渠戏弄;
天地原为大块,须要任我炉锤。扫地白云来,才着工夫便起障;凿池明月入,能空境界自生明。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之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之风光,才见得处一化齐之妙。
天地景物,如山间之空翠,水上之涟漪,潭中之云影,草际之烟光,月下之花容,风中之柳态,若有若无,半真半幻。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真天地间一妙境矣。
中国书画之论岂止仅存专著中,但凡历代文论诗论词话随笔乃至诗歌小说剧本中常有惊人见地,书画至理。
明人洪自诚以《菜根谭》警世,其谈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尽岩险。俯仰天地,见胸次之夷犹;尘芥功名,知识趣之高远。笔底陶铸,无非绿树青山;口吻化工,尽是鸢飞鱼跃。余品菜根之真味,竟是上乘画论。上录四段,均关涉境界,滌虑笔墨,发于腕下,自见新趣矣。
岂为风花系所寄,
落笔不作小儿辞。
疾邪忧民无穷意,
写出山川一卷诗。
太一元气,氤氲流形。融而为水,结而为山,升而为云,化而为神。
为水则奔流急湍,为山则拔地巍峨,为云则诡谲变幻,为神则摄人心魄。设施造化,独具心胸。
世态物曲,必求其达;规矩准绳,则求其合。道艺为一,一达万物。笔含敬畏,且行且思,出入宋元,熔铸古今。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济之以学,濬之以情,广之以阅历,厚之以修养,笔墨脱尘无疑。
月为何色,水为何形?感物应心,笔墨作答。抒胸逸志,状物言情,莫非自然。
月无新旧惟圆缺,画分文野非古今。道无非无,道有非有;东望西观,心存北斗。
晚年黄宾虹已具国际视野,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与一切来者握手。他和马蒂斯、毕加索一样,站在了时代的前沿。
老子说,绝圣去智。我理解是回归自然,也即回归自己。画山水是从心灵出发,也必然要回到心灵,尊重本我。所谓“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明·唐志契)山水画就是画家的精神记录,正如一个活生生的人摆在那里。
纠结于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上,“我”就会失去,失去“我”即失去精神。所以,石涛上人云“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理解了“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观象”,才能理解“质而有灵趣”的“内美”。所谓一片化机。“机贵乎明,险贵乎平,功贵乎无状,法贵乎无象。能出刻画者,可以名之为大象”。(谭子《化书》卷三)何谓“出刻画”,谭峭认为是超越刻画,寻求自然,自然才是大道。进入自然状况即是得道,认识并理解“大象”。这才是真正的创作自由,而不是斤斤于表达方式和技巧。所谓 “无笔墨之迹,无机智之状,无刚柔之容,无驰骋之象,若黄帝之道熙熙然,君子之风穆穆然。是故,观之者,其心乐,其神和,其气融……夫何故?见山思静,见水思动,见云思变,见石思贞,人之常也。”(《化书》卷四)
顺其自然,就是山水画的创作规律。内美即是自然的本质之美。
无东无西,无古无今;而又古今东西全有,只在一个“化”字上。人、格、技、道融通到笔墨中,“内美”即在其中。
自然并不需要人类,但人类需要自然。无限的造化,有限的人生。宇宙的永恒是古人山水画创作的不尽资源。宋元以降,文人画山水是以通天尽人之怀去把捉生命的意义。笔下流露的是一个生机玄微的意象,是心灵的观照,画什么不重要,倒是要化实为虚,创设意境,再造一个胸中之景,此所谓“妙造自然”。
宾老也说“江山不如画”。
想历来大师,不为“山川”立传,为吾心立此存照,融通天地精神,在造化中释怀。
老庄的虚静观与佛家的色空观对中国书画影响至深。虚静、禅定、止观均是心灵状态,与宇宙大化相依相生。可以是慰藉,亦可是进取,更多是澄明空虚的无为。这种状态下的笔墨更贴近造化。
既是认知,亦可达实践。从执笔的指实掌虚到运笔的实中有虚,从经营布局的聚散疏密到空灵无迹,虚实无处不在。
“实处易,虚处难”,宾老箴言。
艺术不可复制。艺术因人而异。独特的禀赋、独特的阅历、独特的气质造就不与人同的艺术。纳兰性德把谢灵运、陶渊明、杜子美、李太白比较后,阐发各美其美的缘由。正是美的多样性的规律。
文章图片
黄山写生之四34cmx50cm2018年
传承与经典系列展
——特邀·程大利山水画作品展
前言
纵观我国艺术大师的从艺历程,无不是在一种道无非无,道有非有和无限容纳于有限,永恒诞生于瞬间的精神和自然万物之间砥砺前行;全国著名画家程大利先生,以心性融于物性,以悟性感于无形,在其从艺六十余年的生涯里,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济之以学,濬之以情,广之以阅历,厚之以修养,笔墨在超然于物象之外之间,脱尘而超凡。
在绘画艺术的表现上,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一种写实的物象照搬,而见山非山,见水非水则是一种由物象到心境,再由心境到意象的变换,是一种“不为法缚,意超象外”之境的艺术意识的展现。在程大利的作品中,这种意超象外的艺感表现展现的精细入微。
作品《风月无尽》是新创作的精品佳作。在这幅作品中,程大利用笔如作篆籀,不但笔势洗练凝重,遒劲有力,而且在笔意中彰显的山之宽博厚重,石之圆融浑厚和整体山势之宏伟和苍茫。正是他“提按顿挫随心去,有法无法“这一笔”的艺术理念体现。
作品《石猴观海图》所蕴含的心境内涵是他“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之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之风光,才见得处一化齐之妙”艺术理念的经典展现,整幅作品墨未因浓而滞,笔未因轻而空。反而因干笔淡墨、疏淡清逸的笔意墨韵将山石之厚重,海水之飞跃灵动表现的有了鸢飞鱼跃之景象和波恬浪静之风光,由此显现的妙处,岂是一个“悟”字了得。
赏读程大利先生的作品,其精妙之处,在于静心的阅读,细心的品悟。品其笔性之哲理,品其沉墨之内涵,读其文化深处之精微,读其内心之真性,欲解先生艺术之妙处,只有驻足静室,精心观之,细心品之,才能有所感悟,有所通达。
纵观我国绘画艺术史上的大师,从范宽到石涛、从黄宾虹到傅抱石,大师之所以为大师,非因其笔墨之精妙,技法之高超,而是因其理性,因其笔理,因其艺术所知、所悟。程大利先生所作《铸山图》正是这样一幅对自然、对物象、对艺术所感、所悟的心境展现,在这幅作品中,他将其内心深处山之大道无形,云之变而相通,水之生生不息展现的浑厚而华滋,率性而真情。以其笔墨之中蕴含的至圆无界,无彼无我。圆而又圆,超然之源。大道长存,物外之存之理性,将心之所悟表现的精致而又微妙,这一笔,非一日之功,一秋之思而可得。
金砚传媒 罗允飞
作品欣赏
文章图片
泉69cmx49cm2018年
文章图片
神行85cmx48cm2018年
文章图片
神龙戏海图90cmx50cm2018年
文章图片
石猴观海图68cmx57cm2018年
文章图片
乡关一梦146cmx82cm2018年
文章图片
岩横万古85cmx48cm2018年
文章图片
幽壑69cmx29cm2018年
文章图片
源99cmx62cm2018年
文章图片
铸山图138cmx68cm2018年
文章图片
清歌138cmx68cm2018年
文章图片
神龙戏海图90cmx50cm2018年
推荐阅读
- JAVA(抽象类与接口的区别&重载与重写&内存泄漏)
- Docker应用:容器间通信与Mariadb数据库主从复制
- 《真与假的困惑》???|《真与假的困惑》???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 第326天
- Shell-Bash变量与运算符
- 清明,是追思、是传承、是感恩。
- 逻辑回归的理解与python示例
- Guava|Guava RateLimiter与限流算法
- 我和你之前距离
- CGI,FastCGI,PHP-CGI与PHP-F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