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Day2(《清醒思考的艺术》整理)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一些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概念,用日常的例子进行证明,通俗易懂。这些心理常识我们生活工作中经常会遇见,有时也会影响到我们投资理财时的决策。保持清醒,才能不被环境、他人甚至自己所迷惑。
下面的内容是将书内所有章节归纳,按照个人理解整理而来。
幸存偏差 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
例子:你会看到很多创业成功的例子,于是你也打算辞职创业,可是你看不到千千万万创业失败的例子,因为没有人报道这些例子,所以事实上,你的创业之路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乐观。
游泳选手身材错觉/错误的因果关系/结果偏误/ 事后诸葛亮偏误 这几个主题放在一起,因为讲的理论是类似的,都是以结果推原因。
大家觉得游泳选手身材好,可能觉得是游泳训练带来的,但其实从一开始选择选手的时候,身材好的更容易被选上。
换个例子,我们发现有一家公众号总是可以出10w+,觉得他们的文章写得真好(想跟着他们学),但事实是他们本身可能有100w+的粉丝,不管什么文章都会10w+。
过度自信效益/ 控制错觉 /权威偏误/ 光环效应/ 预测的错觉 过度自信和控制错觉会偏向于高估自己,过度自信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更正确的,而控制错觉是觉得自己可以控制现状,权威偏向于太过信任专家、学者,光环偏向于由某一个点散到某个面,爱屋及乌。
预测的错觉与权威偏误类似,就是说大部分专业的预测可能都是不会出现的。
从众心理/团体迷思/社会性懈怠 这三点其实都是由从众导致的,人一多之后个人的意愿就被减淡了,他会跟随其他人的行为,甚至为了合群而附和他人,一起做出愚蠢的决定。同样的工作,人多时个人付出的力量会少于一个人时付出的力量。
沉没成本 当付出一定成本后,大部分人更难放弃。而有的时候不放弃这部分已经付出的成本,会导致更大的成本损失。
互惠偏误 他人帮助你之后,你会更难拒绝他之后提的要求。
确认偏误/现成偏差 确认偏误是将新遇到的信息与我们现有的理论、世界观和信念相兼容。
现场偏差是指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
对比效应 大部分人都会将现有的信息进行对比,从而选择更佳的。可以利用这种心理,设置一个稍差些的对比项,来帮助他人尽快做决定。
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 司机的知识 这两点都表现警惕假装权威人士的可能性。
在好转前会先恶化:当有人告诉你将经历恶化后开始好转的时候,不要轻易相信他。他无法改变现状,而预测恶化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当真的恶化时说明他说对了,当开始好转时说明他的方法有效。
司机的知识:非专业人士也可以通过转述专业的观点来塑造自己的权威形象,但事实上他并没有融会贯通的理论基础,并没有实际意义。
故事偏误 我们都爱听故事,所以好的广告商会将产品的内容放到故事里,在潜移默化中让宣传更有力。古往今来,童话、宗教都爱讲故事。
激励过敏倾向
激励措施可能会导致恶化的情况,因为大家想获得更多的奖励从而做出本来想遏制的事情。
比如为了避免鼠灾悬赏一只老鼠10块钱,但是有人为了赚这个钱,专门开始养老鼠。
回归均值/新手的运气 新手的运气可以用回归均值解释,刚开始赌博的人可能有好运气从而投入更多,但最终都会归于均值。
而回归均值还可以解释更多现象,前一年得了冠军的球队下一年可能表现很差,上一天股市很好下一天可能就下跌了。
公地悲剧 对于公有的事物,人会尽可能地进行利用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个概念和亚当?斯密的“无形的手”成对立面,特殊情况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并不能指向最佳效果,而可能是恰恰相反。
选择的悖论
选择范围太大可能让人因无从下手而放弃,或者选到最差的结果,体验感比较差。
但现在这个社会,选择越来越多,我们不一定要选择最好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讨喜偏误 我们觉得一个人讨喜一般有几种情况:1.外表有吸引力;2.出身、个性和兴趣与我们相似;3.他觉得我们讨人喜欢。
当我们面对这样讨喜的人,会更愿意选择他的服务或推荐。
禀赋效应/ 规避损失 禀赋效应:我们拥有一样东西之后,会更不愿意失去它。
规避损失:人们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要比获得某种同等价值得东西的想法强烈。
规避损失的由来可能就是因为禀赋效应导致的。
奇迹 不可能事件的必然性,奇迹可能发生是因为概率确实存在,别忘了大部分时间,这样的奇迹不会发生。
忽视概率偏误/零风险偏误 大部分人都渴望0风险的事情,并愿意为之付出更多。而对于有风险的事情,不管是5%还是99%都会产生同样的反应,但其实它们的概率是不一样的,发生的可能性也不一样,理应获得不一样的期待和处理。
稀少性谬误 物以稀为贵,促销时经常采用这一招,“仅限xx人”或者“仅xx份”。
忽视基本概率/ 关联谬误 依据概率来判断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其特有的性质。要想理性,就得避免先入为主。
赌徒谬误 其实还是概率问题,硬币落地正面向上的概率是50%,就算前30次都是正面向上,第31次也不是必须得反面向上,因为正面向上的概率还是50%没有变。
面对事件时,首先要判断是否是独立事件,不要因其他的关联来影响判断。
锚定效应 这也是营销时常用的方法,先给个上限,那对方也会给偏高的答案。
归纳法/ 联想偏误 归纳法:将常见的情形归纳为一种规律,一个乞丐每天都受到一位绅士的投钱,并不意味着这位绅士必须给他钱。
联想偏误:将场景或刺激总结成经验,从而影响决定的质量。
指数增长
指数式增长是很可怕的,比如复利。
计算倍增时间的简单公式:用70除于增长的百分比。
赢家的诅咒 拍卖的赢家不一定就是真的赢家,本身他可能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基本特征谬误 在解释某些东西时低估情境因素,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
一般我们用90%的精力关注人,只用10%的精力关注情境。
替代途径 所有同样可能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
任何通过风险形式获得100w的人,他同时有一堆危险的替代途径,它们可能直接将他拖进毁灭。而会计兢兢业业挣到的100w,就没有什么替代途径可以让他失去财产或生命
框架效应
表达方式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
99%无脂和1%含脂其实是一样的东西, 但大部分人会选择99%无脂。
美化是框架效应特别喜欢采用的方式之一,股价下跌叫“回调”,失恋叫“开始新生活”等等。
行动偏误 在不明情形下我们会产生要做点什么的冲动,随便什么——不管它有没有帮助,这样我们会好受些,虽然其实什么也没有好转——事实甚至往往正好相反。
不作为偏误 做这件事可以防止未来的损害,但对我们的激励没有那么强,所以我们选择不作为。因为大部分时间,不作为比作为更容易实现,也更不容易被发现。
自利偏误 将成功归于自己,将失败归于外因,
这样不利于解决问题或改善现状。
享乐适应症 不管是多么舒适的环境,时间久了人就会习惯。
1.避免很长时间也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
2.对物质的东西只期待短期效果
3.持续的正面效应主要与你如何利用你的时间有关
自我选择偏误 排队的时候觉得自己的队最慢,开车的时候感觉自己老是红灯,自己怎么这么倒霉。
不要想当然地把自身作为一个样品的特点当做整体普适性特点,从而导致错误的结果。
认知失调 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不是很好的结果时,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安抚自己的情绪。
双曲贴现 随着时间长度的不同,我们做出的决定是不一致的。意思是:一个决定离现在越近,我们的“情感利息”就越多。
大致就是,眼前的时光,有人会选择及时享乐。但是长久的,大家并不会这么做。因为这样是不实际的,每天及时享乐并不愉快。而延迟性满足在长时间来看会更可取些。
【日更Day2(《清醒思考的艺术》整理)】以上内容为个人整理归纳,知识见解有限,有问题或不妥请指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