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学习]移动web部分学习笔记,第二天
网页布局方法总结:
- 目前已经学习了两种布局方式:
- 固定宽度布局:常见于PC端,设定固定的宽度作为版心来布局
- 流式布局:常见于移动端,所有宽度不固定,采用相对参照的方式,用百分比来设置
- 接下来还要接触两种布局方式:
- 栅格式布局:这种布局方式被
bootstrap
框架使用,主要思路是让整个页面分为多个均宽等份。某个元素设置宽度时,让它占有几个等份,而不是直接设置宽度 - 响应式布局:很流行的布局方式,自动检测设备宽度来布局,就是说不同分辨率设备访问同一网页,看到的布局方式可能会有不同,达到一个页面可以适配多种设备
- 栅格式布局:这种布局方式被
- 注意:每次布局方式都有其可取之处,所以这几种布局方式不应该单独存在,往往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使用
- 核心概念:使用
媒体查询
来获取设备的宽度,然后根据宽度来设置不同的css样式,实现响应式布局 - 优点:响应式布局可以使网页在不同的设备上都能完美的展现,提高用户的浏览体验
- 缺点:正因为需要对不同设备设置不同的css样式,所以不得不利用媒体查询书写大量的代码来进行适配。代码冗余过多页面体积太大,就会造成严重的性能消耗
- 应用场景:根据上述优缺点可以知道,响应式开发一般主要用在企业官网、博客、资讯网站等,以浏览展示内容为主没有太多复杂交互的网站。这样才能在提高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性能消耗
- 设备宽度划分建议:
- 大屏设备
w>=1200px
- 中等屏幕
992px<=w<1200px
- 小屏设备
768px<=w<992px
- 超小屏幕
w<768px
- 大屏设备
- 移动web开发和响应式开发是前端人员的必备技能
- 在以前为了适配移动端,通常是专门为移动端做一套新的页面。但是现在移动设备越来越多,如果每种设备都做一套页面开发成本太大。所以正常情况下,现在新做一个网站,优先都会考虑到响应式开发
- 媒体查询的作用是设置不同屏幕宽度下的样式
- 基础语法:
-
@media mediatype and|not|only (media feature) {
CSS-Code;
}
-
mediatype
规定用于哪种设备,例如:要应用于电脑屏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就写screen -
and|not|only
是作为连接条件判断的关键字,最常用的是and
。not
是取反值(不在范围内才应用,几乎用不到) -
media feature
条件判断,例如:写min-width: 1200px
,是限制页面宽度最小不能低于1200px
,也就是说必须大于或等于1200px
才能应用内部的css样式
- 还有很多属性值,查阅手册
-
- 条件判断的知识点:
- 当你用媒体查询来设置
css
样式时,必然会有条件判断,根据满足不同条件应用不同样式 - 书写建议:
- 如果判断的是最小值
min-width
,那么判断值需要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推荐,因为bootstrap
就是用的这个方式) - 如果判断的是最大值
max-width
,那么判断值需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写
- 如果判断的是最小值
- 不同类型屏幕肯定是有个值的范围区间
(例如768<宽度<992)
。但是实际书写中,只要满足上面两种情况的宽度值判断。那么一个就行了(对应判断的最大最小),不用写完整的区间
- 当你用媒体查询来设置
- 媒体查询特性:
- 向上兼容:宽度值更小的设置,默认会传递到宽度值更大的设置中去
- 向下覆盖:宽度值更大的设置会覆盖宽度值小的设置
- 解释:就是说如果你只写了宽度值小的设置,那么它的向上兼容会默认往上传递,在宽度值更大没写的情况下,会应用小的设置。但是一旦写了宽度值大的设置,那么它向下覆盖会覆盖掉传递过来的设置,这样宽度值小的设置就只会在其范围内应用,宽度值大的设置也是。这也是为什么不用写完整范围区间的原因。
- 注意:如果写了完整范围区间,这两个特性不会生效
- 媒体功能知识点
- 媒体功能就是条件判断的关键字(
比如:min-width、min-device-width
),这里说明一下有device
和没有device
的区别 -
有device
的时候,它获取的宽度值是设备的宽度值,重点:因为pc端设备宽度不会随着浏览器伸缩而改变,所以你就算写多个条件判断,也只有满足当前设备宽度值的css样式才会生效。一般来说,如果只针对移动端做媒体查询,那么才建议用有device
的媒体功能 -
没有device
的时候,它获取的是可视区域的宽度(也可以理解为页面宽度),这个不管移动端还是pc端,只要伸缩浏览器页面宽度值就会变化,所以不存在上面说的问题。如果要兼顾pc端和移动端,那么建议用没有device
的媒体功能
- 媒体功能就是条件判断的关键字(
- 补充说明
- 媒体查询不光可以在内部写直接css样式,也可以通过它来引入不同的css样式表
- 写法:
- 如果满足条件判断,就会引入对应的样式表文件
- 因为web开发越来越复杂,所以有人将比较常用的功能模块组件化(轮播图、导航栏、选项卡等),然后将一系列的组件封装,就形成了css框架。现在框架有非常多,比如:
bootstrap
、amazeUi
、Framework7
等等。最受欢迎当属bootstrap
- 关于
bootstrap
的使用方法,中文网已经有详细说明,不作赘述 - 这里着重说明下,
bootstrap
的布局核心概念:栅格式布局
- 栅格式布局是流式布局,即:从左往右,从上到下
- 栅格系统用于通过一系列的行(row)与列(column)的组合来创建页面布局,首先行必须包含在
.container (根据不同设备宽度先设置好的固定宽度)
或.container-fluid (100% 宽度)
容器中 - 然后在容器添加“行(row)”
- 再通过“行(row)”在水平方向创建一组“列(column)”,默认情况下行被分为12等份栅格,不设置的话一个列占据一份栅格
- 通过
.col-(xs||sm||md||lg)-x(数字)
这种预定义的类,就可以设置每个列到底占据多少个栅格(即宽度) - xs表示超小屏幕下占据几个栅格,sm表示小屏幕下占据几个栅格,同理。md表示中屏幕,lg表示大屏幕。这其实就跟响应式一样,根据不同宽度设置不同样式。不过框架封装好了,不用再去写媒体查询。可以不用全屏幕类都写,但要注意向上兼容和向下覆盖的特性
- 还有一些栅格相关的样式:列偏移
offset
,列排序push||pull
,列嵌套,隐藏类hidden
等,可以看中文网了解,上面都有详细说明介绍
- 另外如果想定制bootstrap的一些设置,比如:每行分为多少等份这类的,中文网上也有详细说明
- 总而言之就是多看文档
-
less
是一种动态的样式表语言,通过简洁的语法让css编写更加简单。注意:less既然是一种语言,那么就其专门的语法。并且浏览器不能解析less文件,所以less实质上是一套语法和编译器组成的 - 必备环境搭建:
- 首先必须安装了
node
以及npm
- 然后通过命令行输入
npm install -g less
就能在全局环境下安装less,通过lessc -v
指令能检测是否安装成功 - 手动编译less文件,需要先用命令行进入less文件所在目录,然后输入
lessc xxx.less xxx.css
,前一个是需要编译的文件,后一个是需要变成生产的css文件 - 一般来说代码编辑器都有自动编译功能,比如
vscode
,只要搭建好了环境,再安装一个easyless
插件,就能自动编译less文件
- 首先必须安装了
- 语法简单介绍
- 变量:
@变量名:值
通过@符号来声明变量,并赋值。在写css样式时,该变量就可以作为样式的属性值来使用 - 混入(也叫混合,相当于函数):
-
.example { xxx: xxx}
这是一个正常的样式,在less可以样式复用。如果想要使用与这个类名相同的样式,直接在大括号内写类名即可。例如:.example2 { xxx: xxx; .example}
,这里混入类名的样式,就会自动被编译到新的类名中 - 并且还可以跟函数一样设置默认参数:
.example(@a:10px) { xxx: @a}
,这时混入类名,可以这样写.example2 { xxx: xxx; .example(xx)}
。这个参数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来传入,如果不写参数那么就会使用默认值10px
-
- 嵌套。用法时不用再多次写类名结构,而是父元素大括号内部,直接写子元素的类名。如果什么都不写编译后是后代选择器,加上
>
符号编译后就是子选择器。另外注意:如果要再当前元素内部写它的伪类和伪元素,必须加上&
符号。
- 变量:
- 下面是个简单的例子:
-
div {
color: @baseColor; //用变量来设置值
.header(); //混入复用之前写好的.header的样式,不写参数使用默认值
>p { //给直接子元素p设置样式
font-size: 16px;
}
a { //给所有后代a标签设置样式
text-decoration: none;
}
&::before { //为其伪元素设置样式
content: "";
}
}
-
- 另外如果想注释也一起编译,需要使用
/**/
这种注释符才行。less也支持@import
在样式文件中,引入其他样式文件 - 如果想不编译直接引入less文件也有办法,如下:
- 1.与引入css文件大致相同
- 2.引入专门解析less的js文件
- 1.与引入css文件大致相同
- 更多语法看中文手册
- rem是css3中新增的一种大小单位,类似于以前的em,都是以元素的字号作为参照方式
- em和rem的区别
- em优先参照当前元素的字号,如果当前元素没有设置,就参照父容器或者浏览器默认字号(每个浏览器都是有默认字体大小的)
- rem是参照根元素的字号(html),如果根元素没有设置就参照浏览器默认字号
- rem的优点
- 相对em而言,如果当前元素需要设置字体大小,那么em的大小实际上就是被定死了。而rem要灵活很多,因为给当前元素设置字号并不会影响rem。在网站开发中也推荐使用rem
- 常见使用场景:
- 开发中ui给我们的稿件尺寸都是行业通用的尺寸,但是手机屏幕的宽度各式各样,为了使展示效果更好,一般是同比例的缩小或者放大具体元素,使整个页面的总体比例不变
- 思维模式跟栅格式系统很像。不管是什么尺寸的图片,首先把它分为x份(自定义)等份。那么每个元素再该图中占据的份数是可以知道的。然后不管什么手机设备,也把它分为x份等份(必须与稿件相同)。算出每份的值,再把值设置为根元素字号,那么就可以通过rem来设置大小了。
- 虽然不同屏幕分出来的值可能不同,但是通过rem设置它的比例是相同的,就达到了想要的目的
推荐阅读
- 由浅入深理解AOP
- 继续努力,自主学习家庭Day135(20181015)
- python学习之|python学习之 实现QQ自动发送消息
- 一起来学习C语言的字符串转换函数
- 定制一套英文学习方案
- 漫画初学者如何学习漫画背景的透视画法(这篇教程请收藏好了!)
- 移动端h5调试方法
- 《深度倾听》第5天──「RIA学习力」便签输出第16期
- 如何更好的去学习
- 【韩语学习】(韩语随堂笔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