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生病了,我知道了很多常识

在开始讲述这个过程之前,先问一问自己,对父母的了解有多少。
01

前段时间,老爸悄么声的住了院。不小心被我探出了口风还在电话里大言不惭地说:“没什么大问题,住个两天调一调血压就好了。”
说完这句话后,他嘴里还念叨着没干完的活儿,打定主意一定要在清明节前回去扫墓。
然而不行,住院后的第二天,医生认真审视了他的片子,最终定论:情况还是蛮严重的,必须住够两周。
“乱吓人,耽误时间,没什么大事。”老爸如是说道。
然而,高血压,血管轻微堵塞,不是急症,但,是一颗稍不注意就炸的定时炸弹。
于是我便知道了如何分辨他话里面的真假,坚决执行医嘱。
02
这次住院,让我发现,他能穿下的衣服比以前小了一号。
他住院期间,倒春寒来势汹汹。我记起他没带御寒衣服,急忙跑到附近商店给他买棉衣。
我在衣服架子上挑来挑去,服务员在一旁帮我参详,拿了几款,我一看,太小了,肯定穿不了,于是自己作主拿了一件大码。
匆忙赶到医院给他试。
一试我就知道衣服买大了,显得衣服空荡荡的。
但是他却很高兴,一边数落我乱花钱一边又说很暖。
我在旁边默默地想,以后给他买衣服,都要考虑中码了吗?
【爸妈生病了,我知道了很多常识】我多么希望他一直穿大码。毕竟,他以前,那么高大。
03
再来说到怎么在医院踩地图的事。
老爸住院以前,在我的认知里,医院是不能来的地方。
在上医院钱,脑子里就充满了各种揣测:来了医院以后怎么才能看到病呢?万一看不到病又回不来怎么办?听说要预约,怎么预约?挂号呢?看哪个医生?在哪儿看?我真的能看上病吗?
而我在医院的实际操作上手,分别来源于陪我妈看病和替我爸交钱。
陪我妈上医院以前,我做足了功课。先是向同事咨询了看病流程,记在本子上。接着小心翼翼打了114预约。
按时到达医院,办就诊卡,挂号,找到科室和医生办公室。
好,终于稳了,便安心地陪老妈候在诊室外。
可是,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怎么一直都没交到我们?
心急一问,护士说:“你是不是没刷卡排队啊?”
于是重新刷卡,排队也从靠前位置挪到最后,最终也没走完流程,只好等到下午。
下午,吸取早上的教训,详细确认流程后 早早和医生确认拿号。
然而坐等了半小时,还是没叫到我们。
只好再问原因,护士又问:“你怎么不挂号啊?”
好吧,转头出去拿着医生给的号挂号窗口再挂一遍。
从上午九点到下午六点半,直到确诊拿药后,长长舒了一口气,天色已晚,急忙带老妈回去休息。
另外一次一次探索医院的经历是替老爸缴住院费用。
我顺着指示,一路找到缴费处,医生拿过单子一看,甩了一句:“这里不能缴新农合的,你去一楼缴。”
下到一楼,这回仔细确认,排队,到了窗口,把卡和单子伸进去,原样退回:“这个窗口不能刷卡,你到旁边那队。”
只好又重新排队,好在小县城医院人不是很多,最终缴完费历时一个小时。
医院这个词,历来都很能吓唬住大部分人,如果身边亲人需要常往医院跑,那就一脚踏进医院的征程,前路漫漫,沿路规程不知凡几
04
“父母在,不远游。”
他们安然健康时,心里向往的是远方的空气,广袤的世界。只因知道他们在那里,无论什么时候累了,想家了就能回到他们温暖的怀抱。
当倘若他们病倒,才会暗自庆幸,幸亏没有去往远方,幸亏能陪他们慢慢老去,能一遍一遍地了解他们发生的新变化,一如小时候,他们在成长路上给的呵护和关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