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对话060——认知“行为方式模型”,用“综合陈诉法”应对关键时刻

【关键对话060——认知“行为方式模型”,用“综合陈诉法”应对关键时刻】大多数人只愿意把问题提出―次。可是,如果我们需要把问题再次提出来,怎么办?也许你已经成功地与某个人达成协议,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发现那个人的旧习惯重新出现。孩子们答应保持房间整洁,可是坚持不了多少天;员工们答应不再用太多时间打私人电话,可是积习难改;丈夫答应多陪陪岳父母,结果又选择了看电视。以前的行为重新出现,通常反映了回归旧习惯的自然趋势,而不是故意违背诺言。除非人们的头脑里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来促使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否则,人们会逐渐忘记了当初的允诺。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错误地以为当初的沟通没有效果,于是就放弃了进一步的沟通。希拉的男朋友汤姆说道:“我跟希拉说过了,她也答应改变自己的行为,可是才过了两个星期,她的老毛病又出现了。沟通是没有用的。”汤姆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沟通确实有效果,只不过,有时候我们需要重新传达有关的信息来加以提醒。“可是我不想一直提醒她,”汤姆又说道,“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起同一个问题,让我感到不舒服。”确实,重新提起本已达成协议的某个问题,很多人都会觉得不舒服。但是,既然问题还没得到彻底的解决,那么我们就该这样做。这样做的难点在于,沟通要讲技巧,以便说明我们为什么重新提起这个问题,并且不使讨论变成唇枪舌剑的指责。当人们不再履行诺言的时候,富有技巧的沟通可以产生强大的约束力,促使他们在下一段时间信守诺言。
重新提起某个已经讨论过的问题,可以提起原先达成的协议,并且指出这个问题已经重新出现。如果你本来不愿意再三提起这个问题,就在话语中表达出这一点。

本恩答应按照母亲的吩咐出去扔垃圾,但是过了一小时,他仍然迟迟不动。母亲只好再次叫他扔垃圾,本恩答道:“马上!”又过了半个小时,垃圾袋仍然躺在家里。现在,母亲想自己去扔垃圾,但她觉得,这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坏的先例——本恩会发现:只要他拖延某件事情,母亲就会自己去做。

本恩的母亲决定再次提醒本恩。
她说,本恩,我早就叫你倒垃圾,你答应了的,后来我又叫了你一次,你说马上就去。现在又过了半个小时,垃圾还摆在老地方。
我不喜欢再三叫你,免得你说我唠叨。我叫了你这么多次,我也感到不愉快,可是,如果我不提醒你,事情永远也完不成。
我不想一再叫你扔垃圾,也不想一再提醒你的义务。我希望,当你说自己准备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是说话算数的。
http://www.chaishubang.com/memoirs/memoirsinfo/239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