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到底是什么()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的人会担忧很多,有的人却很乐观开朗,简单地区分,前者是悲观主义者,后者是乐观主义者。前者常在做的是预知危险、防患于未然,后者常在做的是走一步看一步、既来之则安之、总会有办法的。
真的很奇怪,为何差别这么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三岁之前的儿童处于母婴共生期,武志红讲这个阶段的小孩子,不能认知我和外界、他人的界限,会把自己当成神,会想要控制周围的一切按照自己的心意。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母亲的良好照顾的话(需求总是不能被满足),就会形成“外界是不可靠的、不安全的”这样的人格模式。
常常去看一些孩子,得到良好照顾的孩子多是阳光灿烂的,而一些受过委屈的孩子,会显得有些木讷、不信任,没有那种天性的自然流露,肆无忌惮的笑。
从心理学这个点来看,三岁前没有得到好的照顾也许就是焦虑、不安全感的根源吧。所以现在经常听到原生家庭这个词语,很多人都会抱怨自己的问题是由于原生家庭造成的。
【安全感,到底是什么()】
可是,真的所有的问题,都得归因于没有得到母亲的良好照顾吗?如果是同一个母亲,多个子女,母亲给予了孩子同样的照顾,这几个孩子的安全感程度会一样吗?还是会差别很大?
我没有生在一个多子女家庭,对于这个问题无法体会验证。阅读我文章的朋友,如果你有这样的体会,请给我留言,一起探讨吧。有好的观点,我们就多聊一会。
另一个角度,宗教的角度,个人的因果业力可以追溯到前世甚至累世。有一个名词叫做阿赖耶识,这个识储存着所有的记忆或经验,这个识(或说灵魂)是会不断投胎转世的。
身心灵领域,讲到最多的就是疗愈。利用身心灵的方法,常常能觉察到自己的心灵残破不堪,虽然可以不断地释放、疗愈,但是那个本真的自己或说一些人格素质却是不那么容易改变的,这些人格素质,比如说是敏感、易感动、易受伤。而且有时候,痛苦是很难释放的完的,大部分身心灵方法都会让你接纳本真的自己、接纳就是会痛苦的自己,因为痛苦经验,不是可以释放掉、抛弃掉的,它需要你接纳。
看不同的小孩子,就能知道,孩子和孩子天生是有区别的,有的孩子就是天生会缺乏安全感,有的孩子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不可否认,天生就有性格素质的存在。而这是不能改变的。想到这里,我们好像就不应该把自己所有的痛苦都归咎于母亲、原生家庭了。那是导致问题的一个因,但应该不是全部。
不同孩子的原始素质就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关爱,带出来的孩子也不会拥有同等程度的安全感。
“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他对外界的初始设定是好的,人是善的,即使遇到恶心的人和事,下次他再来到一个新环境时,对外界的设定依然是好的,人是善的,有安全感的人戒备心轻,内心从容自在。真正的安全感源自于自己的内心,而不依赖于外界的物质条件,比如车和房子。安全感一旦建立,是稳定牢固的。”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安全感的本质是什么?表面看是一种感觉,背后实质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的根深植于你的潜意识,形成于童年。总缺乏安全感其实是心智模式的问题。心智模式,就是你从小到大形成的知识、信念、思维方式、习惯等等,扎根于你的潜意识。
心灵成长必然要去觉察、面对、提升心智模式。因为没有觉察,所以导致问题更加严重。如果有觉察,会减少很多问题。最终人回归自我、走向自我,照顾自己的心,你不安的心得到照料时,你也就会有安全感了。
推荐阅读《拆掉思维的墙》,修行改善心智模式可以阅读学习《零极限》。
以壹心理的一句话结束——安全感必然是自己给自己的,自己才是那个最能保护自己的人。安全感只是一种感觉,你相信,它就在那,不曾离去。
分享阅读1
https://m.xinli001.com/info/100015585
推荐阅读
- 异地恋中,逐渐适应一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 做一件事情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 「#1-颜龙武」区块链的价值是什么()
- 人生是什么(2015.9.8)
- 我怀孕了可是我失业了,孕期生活,到底该何去何从()
- 人生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 名校和普校到底有什么不同()
- 活跃社群的核心标准是什么()
- 2018-10-3晨间日记
- 2019-3-3晨间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