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与奉献的同一性
我们都知道自私和奉献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一贬一褒。当我们藏有私心的时候总是偷偷摸摸,而当我们作出奉献的时候则要大张旗鼓,否则就感觉自己「吃亏了」。
直接拿钱举例,一些人羞于谈钱,生怕别人说自己利欲熏心;而另一些人则把钱包捂得紧紧的,舍不得用在陌生人身上一分。
在哲学上认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天使与魔鬼只在一念之间,自私与奉献之间也有一座桥——我叫它「意义假设」。
人为什么会自私?中南大学的颜爱民教授在讲授义利观时提到了人的动物性因素,我深以为然。在狩猎采集时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出于生存本能而争夺资源,自私的本性早已经被写进了人类的基因里。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从宇宙的视角看,人和所有生物并无本质的区别,天地不会对人类多一分一毫偏爱,也没有赋予人类任何特殊的使命或意义。
如果说人除了生物本能之外,生命还有什么特殊意义的话,那么这个意义必须建立在对他人和群体的作用上,因为一旦脱离了群体,人除了生物本能以外任何意义将变得无从谈起,所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一个普世的意义——个人的意义完全建立于对他人生命的贡献之上。
如此,人的一切自私行动都介于满足生理需求和实现普世意义之间。
不妨再换一个视角来举两个例子,对于一个把生命的意义看得高于一切的人——那些舍生取义的人——这个「意义」又何尝不是他们最大的「私」?而那些一心修道求仙成佛的人,是否也是在追求一种极致的「私欲」呢?
「意义假设」——如果一个人把利他(对他人生命的贡献)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意义,那么他做的所有无私奉献之事,最终都成就了他最大的「私」。
老子说「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我曾经在国学课堂上听老师以自然之道和场域理论来作解释,当时感觉很玄奥没听懂,但我觉得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倒是更容易理解。
查理?芒格在人类误判心理学中提出人的天性中有回馈倾向,《诗经》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我们的每一次利他行为像是在做储蓄,把金钱/仁心/正念储存到别人那里,人的回馈倾向会让我们收回同样甚至更多的金钱/仁心/正念。并且佛家讲因和果是同时发生的,这让我得以从新的视角理解很多资深的奉献者为什么总说:「我们不是在奉献,我们是在获得。」
【自私与奉献的同一性】最后,我想说: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合理利益吧,因为这是人的动物本性,只要你没有损人而利己;诚心地为他人奉献吧,不要舍不得,因为以终为始,你做得越多,就离实现自己终极的人生意义越近。
更多原创文章,请搜索微信公众号“增光”,一点一滴记录个人成长。
推荐阅读
- JAVA(抽象类与接口的区别&重载与重写&内存泄漏)
- Docker应用:容器间通信与Mariadb数据库主从复制
- 《真与假的困惑》???|《真与假的困惑》???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 第326天
- Shell-Bash变量与运算符
- 逻辑回归的理解与python示例
- Guava|Guava RateLimiter与限流算法
- 我和你之前距离
- CGI,FastCGI,PHP-CGI与PHP-FPM
- 原生家庭之痛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