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课后的一些感受
2月28日的情绪课,到现在才把感受记录完。
情绪课讲“抑郁”,其中一个环节要想象这个情绪在自己的旁边,要去感受这个情绪,之后帮这个情绪拆解、分类打包;最后做了一个跟这个情绪相关的冥想。
整个过程,我似乎都没有太投入,客观上我没有一个可以很自在和安全的独处环境,但另一方面似乎是我自己不太愿意全然的去投入到里面。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一些思考,但没有太大的动力分享出去,里面似乎夹杂着很多理不清的东西,让我觉得无法组织文字。
在一开始去感受这个情绪的时候,我感觉不太能感受到它,但也隐隐觉得自己其实没有太愿意全部敞开去接近和感受它;后面帮情绪分类打包的时候,我感到有一些悲伤,很小心翼翼地把情绪放到一个地方承诺之后再去处理(但现在已经不太记得放在哪儿了);最后做冥想,老师播放的背景音乐,让我有一种想要融入进去的感觉。到课程结束那首音乐还在继续,我也似乎有种不愿离开的感觉。
事实上,即使音乐让我有想要融入的感觉,撇开客观环境的限制因素,我也并未完全沉浸进去。音乐是一个女声的吟唱,令我感受到一股深深的悲伤,有一股隐藏在底下的力量,要冲破被压抑的某些东西,要呐喊。
我很想陷入进去音乐当中,沉浸在里面,感受那股深深的悲伤和在底下涌动的能量,让它去搅动我里面,让自己在这个情绪里感受,再感受,激发更多的——悲伤、愤怒、痛,想它再猛烈一些,再猛烈一些,让感受充满全身,颤抖落泪,去听,去感受。。。痛也是爱。
曾经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融合,婴儿般的幻想,回到妈妈的子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一刻的融合令人愿意永远沉醉其中。”
但是,这个融合,却也是令人恐惧的,它预示着分离,预示着终将受伤。没有开始便没有结束。我很害怕。所以,我不能去感受,我把自己隔离出来,那样我就不会受伤了。
这似乎就是我一惯的模式?要么认同感受(跟感受融合),要么隔离(阻断感受)。但没有办法在分离(感受)的状态下去仍然去感受。
还有更多的联想:
长大了需要分离和独立,那意味着失去连接,不会再有爱的感觉(融合)。期间也不断想到老师说的“如果是老学员...”,和我自己的脑补“那你将需要独自承担一切,独自体验孤独,不会再获得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长大也代表了不再忠实于原先的权威,离开原先的权威寻找自己更大的世界代表了背叛,同样,意味着失去连接,不会再获得爱。
融合或分离,认同或隔离,忠实或背叛,非黑即白,只有其一,没有中间地带。
【“情绪”课后的一些感受】“我们孤单地进入这个世界,又孤单地离开这个世界,而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日子里,总要设法处理这样一种存在的张力:一方面我们渴望跟他人建立关联,另一方面我们又认识到自己是孤单的。” — by 欧文·亚隆
推荐阅读
- 野营记-第五章|野营记-第五章 讨伐梦魇兽
- 艾略特的交易法则“遵循自然规律”
- 闲杂“细雨”
- “成长”读书社群招募
- 上班后阅读开始变成一件奢侈的事
- “精神病患者”的角度问题
- 说的真好
- 2021-02-10(找不回的“年味”……)
- “不完美,才美”01(190410)
- 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