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是人的最佳状态
人在茫茫尘世间,气浮气躁,所求甚多,因而疲了身体,添了烦恼,且难得有成。心静才是人的最佳状态。
小时候很纯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很快乐;成年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在充满竞争的职场,人心浮躁,迷失了本性少了智慧多了痛苦,追名逐利恩怨情仇都是苦。其实呢,功名利禄不长久,人生成败过眼烟,人就看不透。无论跻身多少热闹,看遍多少繁华,终将抽身出来,独自枕着岁月,细数似水流年;无论读多少书,行多少路,有多大雄心壮志,首先得把心安顿好,回归内心的平静,静以生慧。
心静能读书入心。清朝大学士曾国藩,本也是平凡之人,小时候有“谁来拯救笨小孩”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寒冬的夜晚,曾家溜进了一小偷躲在屋梁上,等待背书郎熄灯后再行窃。哪知曾国藩一遍一遍磕磕巴巴读呀背呀,背了半夜,小偷在梁上睡了一觉,又睡了一觉,他还没背会。小偷心急了,偷东西的心情也没了,跳下梁来,夺过曾的书往桌上一摔,非常流利地背完书,甩了一句:“你这么笨读什么书,还不如我这没读书之人。”摔门扬长而去。曾家家训之首是“耕读传家”。功夫不负有心人,曾国藩静心读书,精读书细领会,经过三次科考,二十八岁终于高中进士为官京城。
心静能修身养性。初到京城当官时,曾国藩也是心浮气躁,曾父同住一久给了“三节”忠告:节欲、节劳、节饮食。曾国藩反省自身又加了“三戒”:戒多言、戒怒、戒忌图。“三节”加“三戒”也没能除了坏毛病。想真正修正自已的曾国藩又拜了礼学大师,按照大师指点,做到天天写日记自律自省,错了就反思,但反思了还犯错,不断反复地“徬徨、呐喊,再呐喊、徬徨”。最后终于得大师一字真经:“静”。守着“静”的道理,使曾国藩心地空灵,真正有勇气,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如鲁迅先生所说:敢于面对渗淡的人生,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静”真让曾国藩告别昨天,成就了一个完美的曾大学士。
曾国藩静修的行为方式是每天必须打坐、静坐,而且必须每天静坐一小时。静坐中提高心性,同时也健康身体。曾国藩静以修身养性,终于成为晚清一代大人物,他的《曾国藩家训》一百多年来一直是后来人的教子育人良方。我们现代人在这浮躁的年代不妨也来试试静坐修炼倍受益吧!
【心静是人的最佳状态】其实古代先贤、仁人志士不乏静坐修行之人,如苏轼、王羲之、欧阳修、诸葛亮、康熙、雍正等等,真正的大智慧者大多都是修身养性之人。
静坐是人修身养性的最好方式,心静是人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