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自我救渎

拼多多的自我救渎
文章图片
如果在电商领域内,说到谁的日子好过,谁的发展最快,估计非拼多多莫属,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电商平台,到挤进电商平台前三甲,只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
但就在拼多多高歌猛进的同时,由于其采取的低价策略,造成了消费者口碑的“扑街”,拼多多也成了消费者投诉的常客,虽然拼多多是以对商家罚款出名,但是这种低价策略的血统,无法避免的让消费者“嫌弃”。一方面是拼多多号称两亿人在购物的平台,一方面是消费者口碑的持续下滑,要想像当年淘宝电商一样,摆脱假冒伪劣集散地的“恶名”,拼多多必须在战略层面,进行调整,低价引流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如果再不改变,沿着这条路走到黑,那就把之前累计起来的粉丝量和发展机会断送了。
虽然淘宝推出了淘宝特价,京东也推出了京东拼购,但作为这两个巨头来说,低价只是点缀和补充,并不是战略重点,而作为拼多多来说,仅仅有低价肯定还是不够的。毕竟物美价廉这件事情,在零售行业一直是海市蜃楼,看上去挺美,但一直没有实现过。
拼多多想要实现低价的自我救渎这件事情,还是要在产品的供应链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在品控上下功夫,拿捏好低价的度的问题,在有些产品上,价格低到一定的程度,基本的产品质量是没有办法保证的。特别是拼多多客户投诉的重灾区生鲜。但价格低的时候,产品的品相就会差一些,包装救会薄一些,物流公司的服务救会差一些,这些汇总在一起,最终造成客户体验的“扑街”。另一方面,要向前整合最终的货物源头,和一些比较靠谱的工厂合作,毕竟中国的产能巨大,很多中国制造企业长期处于订单不饱和状态,产能闲置。如果通过拼多多的短时间内获取海量订单的能力和广大的生产制造企业的闲置产能相结合,可能会擦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火花。这个和网易的路子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时,大家都会找一些比较靠谱的工厂合作,但网易更加注重产品的目标客户的精准定位,消费升级,更加看重产品品质,因此量上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而拼多多的客户价格更敏感,通过类似于大团购的方式,瞬间收获海量订单,将产品价格压缩到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水平,靠低价吸引源源不断的订单,通过海量订单压缩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点上的成本,使得商家还有微薄的利润。
虽然,在拼多多的平台上,看到很多商家动辄几千单,几万单,甚至几十万单,但由于利润微薄,在这么大订单的背后,往往是低的可怜的利润,很多时候,海量的订单背后,企业也只是充当这廉价的搬运工的角色。但对于一些类似标品的产品类目来说,可以说是毁灭性的。例如纸巾行业,曾经有某品牌拼单接近1000万单,这每一单微薄利润的纸巾,吞噬掉了原本属于其他利润更高的品牌的产品,长此以往,最终也会出现当年淘宝一样,拉低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和行业盈利水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有人在争论淘宝对于零售行业到底是有帮助的,还是负面的。
【拼多多的自我救渎】但对于拼多多来说,无论是何种转型,是必须要转的,低价策略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已经让拼多多可以和淘宝,京东平起平坐了,未来是不是可以走的更远,站的更稳,就要考验拼多多的决策层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