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周庄游记|遇见江南第一水乡

【苏州+周庄游记|遇见江南第一水乡】今天是不在家里过的第一个中秋,我把头伸出窗外使劲地瞅,想看看印象里一到八月十五就离我很近的月亮,可是看不到,这里的楼太高,都给挡住了。我感觉不到节日的气氛,只是车水马龙依旧很吵,关上窗,把窗帘拉的死死的,一点缝隙都不留。然后电脑按了开机键,想要写点什么。
去苏州已经是上个星期的事情了,这一周好像都被各种事情塞满,又好像是什么都没有做,生活逐渐变得含糊。苏州的游记再不写,恐怕就要忘记了。

周六早早的坐上了高铁,从上海到苏州,不过半小时。下了火车,没出站,就直奔着苏州博物馆去了。如果网上预订是不用排队的,可我想起来的时候,预约已经满了。九点开馆,八点半就到了,队伍排的挺长,周围很多老奶奶拿着铁丝串起的茉莉花手环一个个游客问过来,抵不过老人的软磨硬泡,只得买了一个带在手上。

身后两三个男孩子谈论着更喜欢哪座城市,在这座城市又经历了些什么,我无意偷听,只是它们真真切切的都传进了我的耳朵里,此时我似乎就这么加入了倾听的行列,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也顺便消磨排队的时间。

进馆后,先随意转了转。来苏博的人应该或多或少都是想看看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设计我不懂,只是觉得这座博物馆确实很漂亮,采光也好看,甚至连窗户外的那棵枇杷树都比别处的好看些。
我一向喜欢逛博物馆,且必须跟着讲解员,在大厅刚好碰到即将出发的一组,就跟了上去。时间原因,讲解稍微仓促了些,但喜欢的展品大多也都有提到。

历史真是有趣,几百年一轮回,转来转去都是那些把戏,可所谓的“以史为鉴”大多起不了什么作用,该犯的错误还是会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历史我们从来就越不过去。人这一辈子太短了,总要看看别人的故事,才会知道世界原来这么有趣。

从博物馆出来,已经接近晌午了。大老远闻到很臭的味道,果然是臭豆腐,就买了一份,顺便多添了勺辣油。在小摊前,找了个干净的长凳坐下,慢悠悠的吃,看着异乡人怀着各自不同的心情穿梭来去。

绕过不停叫卖的黄牛,去景区买了门票,进了拙政园。我以为这座园子很大,要走一下午,但没多一会儿,就走过了小半个园子。这次没能赶上讲解的志愿者队伍,就干脆买了份电子版的解说,走到哪个位置就点开相对应的介绍,不管是逛博物馆还是有历史痕迹的园子,我都想去了解它的背景和故事,不然总觉得和走马观花的逛了个普通花园没什么区别。

双肩包实在太重,找了个没人的假山坐在台阶上,拿出快一斤重的苹果啃着,这就是一个人最大的好处,不用顾忌太多,走累了,随便坐在哪发呆就好。

从拙政园到平江路已经是下午两点了。沿街的商铺大多装修精美,去贴合平江路被游客赋予的老街称号。这条街太长,一路走来竟没有哪家店能吸引我驻足片刻。整条街都是黑压压的市民和游客,推搡着我闭着眼睛憋着气一头往前冲去。

五点到苏州客运站乘大巴去周庄,到达的时候已经天黑了。去青旅放下重重的背包,准备休息一会去看周庄的夜景。青旅的老板跟我说:“小姑娘,你运气真好,今天是周庄灯会开幕,已经来来回回准备了快两个月呢。”

我想是啊,我运气真是好。走到桥上,去看后半场的音乐喷泉表演。随着“本场表演已经结束”的播音响起,熙熙攘攘的人们开始陆续离开,周庄似乎回到了它原本最真实的宁静。

往周庄深处的小巷走去,差不多已经晚上九点。各色花灯的影子映照在斑驳的墙壁上,三两乌篷船划过氤氲着水汽的河面,风吹着树叶沙沙作响,我坐在桥上看这座迷人的小村庄逐渐进入梦乡。只是呆呆的坐在这儿,心思便沉静下来。

次日清早六点,再次去造访这座小镇,想去看看它刚刚苏醒的样子。这时候的周庄还没几个行人,店铺也都大多没有开张。只是一直生长在这里的老人在自家门口吃着早饭,或是洗着衣裳,他们才是这里的守护者,我们不过是匆匆而来叨扰的过客。

买了喜欢的牛角梳,再吃一碗阿婆面我便离开了。周庄无人的夜色太美,留下的回忆也都深刻,它们总会牵动着我再回到这里,重新感受小学课本里始终忘不掉的江南水乡模样。

最后,祝大家中秋快乐!晚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