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阅读量再大也是枉然

走马观花的意思,是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
这是一种很惬意、自得的态度。
但是,如果有一个人用走马观花的态度读书,恐怕阅读量再大也是枉然。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告诉我们:
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阅读。
那么,想要读得既轻松,又不至于“走马观花”错失书中真意,可能吗?
法国学者巴斯卡(Pascal)在三百年前就说过:
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那么关于阅读,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是好?
新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就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不同速度的阅读法才是解决之道。
走马观花,阅读量再大也是枉然
文章图片
《如何阅读一本书》由两位学者共同写就。
其中一位是莫提默·J. 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人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相异而闻名于世。
另一位是查尔斯·范多伦(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
这本书提倡了一种“主动阅读”的读书法,并将“主动阅读”分成了呈现递进关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读者通过掌握这种读书方法,能对阅读的书籍有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收获。
新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详加说明了以不同阅读方法接触不同读物之道—如何阅读实用性与理论性作品、想像的文学(抒情诗、史诗、小说、戏剧)、历史、科学与数学、社会科学与哲学,以及参考书、报章杂志,甚至广告。
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解释是,认识文章中大部分的字词,也不会给文法或文章结构阻碍住,能基本掌握主要句子与章节的意义。
有点相当于古人所说的“不求甚解”:只领会全文大意,而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
作者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提醒读者,第一,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这个读者比另一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如果一个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阅读目的。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与为增进理解而阅读,读完一本书的收获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作者将阅读分为“读得懂”和“必须读”两种,重点讨论的是后面一种为了理解更多事情而进行的阅读。
作者认为:
阅读,就像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跟着一位缺席的老师在学习。只有当我们知道如何去读时,我们才可能真正读懂。
最基本的的阅读,其实是我们小学时代便已经掌握的阅读,作者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检视阅读
比基础阅读更上一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
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或者说你想要的重点。但这种阅读方法因为阅读时间很短,所以往往无法抓住所有的重点。
【走马观花,阅读量再大也是枉然】检视阅读还可以称为略读或预读。这里的略读并不是走马观花随意浏览的意思,而是系统化的略读。
在检视阅读中,要求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读完一本书之后,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
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你应该做一下笔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
略读的做法是:
阅读时读读书名、副标题、目录,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序言、摘要介绍及索引。然后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看看这些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最后把书断断续续翻几页,读几段,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同时,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预读(粗读)的做法是: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硬着头皮读下去。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
作者指出了影响阅读速度的两个因素:眼睛的逗留与倒退和个人的理解问题。关于前者,作者提醒读者可以用手指引导眼睛的移动。关于后者,作者指出,学会分析阅读,是想要理解(或了解)一本书的基本要件。
前面我们说到,检视阅读要求读者在阅读之前先问自己:“这本书在谈什么?”“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带着这些问题去快速地阅读,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读完之后,你都应该回答得出“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检视阅读能帮我们了解一本书的架构、对全书的内容有个基本了解。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综合了前两个层次之上的阅读,指的是真正去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分析阅读的做法是:
首先找出一本书的骨架。有时候作者会在前言、后序说明他整体内容的设计。如果需要驾驭比较复杂的内容,可以使用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罗列出书中重点也不错。
找出书中的关键词和主旨句、找出重要篇章中作者的论述。
说明这些述论重点是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分析作者的主张。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主题阅读
在做主题阅读时,指阅读者会读很多的书,而不是一本书。
主题阅读要求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
借助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
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最耗时耗心力的阅读,但也是理解效果最好的阅读。
总结
罗素说:
只凭阅读本身并不能提高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理解能力。如果一生中能读到一本好书,在阅读中又感到乐趣,这种乐趣又把我们引深到思考中去,在思辨中再得到更大的乐趣,这才是一本好书应有的价值,也是它真正存在的意义。
当我们掌握了四个层次的阅读技巧,也就意味着我们能理解更多的书的内容,从中得到更多的罗素所说的这种思考、思辨的乐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