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的节奏

产品节奏的必要性
说到做产品的节奏,刚工作或者还没开始入行的朋友会相对陌生一些。我记得我当年校招的时候,有一次听搜狗的宣讲会,会议之后留下来找王小川交流,当时搜狗输入法刚开始尝试输入法摁0键调出搜索,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很好的idea,觉得为什么做了快半年了一直不推呢,当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这个东西很好,大刀阔斧的上呀,王小川说:这个不急,一步一步来,我们先慢慢把这个使用流程,适应于输入法的后端搜索结果,用户的使用习惯适应先弄好。当年我的这种想法我相信在很多刚入行的同学中很普遍,我有了一个很好的idea,很好的方案,直接开始做不就行了吗?而且很容易弄出来一个大而全但是没什么亮点的方案。或者看到一些新的APP,会去挑一些这个APP这个功能没有,那个功能不完善之类的问题。产品节奏的把控如果没有具体做过一些项目确实很难get到它的必要性,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拿谈恋爱的例子解释一下大家可能更能理解一些。
谈恋爱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要根据不同的恋爱阶段去做不同的事,开始接触的时候更多是展示个人魅力,有了一定的接触之后去试探对方对自己有没有想法,时机成熟之后再找机会确定关系。这个谈恋爱的节奏大部分人应该都知道,要一步一步来,不能越阶段一上来就直奔主题。比如阿Q正传里阿Q一上来就对吴妈说:我想和你困觉,这显然是不行的。
在公司做产品也是一样的道理,需要根据市场、手上的资源去确定自己产品的节奏,不能一上来就要上一个又大又全的版本一步到位。
做产品的通用节奏 做产品的节奏,根据不同的项目情况差别会比较大,但还是有一些基本的方法论,比较常用的是《精益创业》里提出的MVP最小化模块验证,SOP标准化流程优化,scale规模化扩张三步走。说人话就是:
第一步:你得先低成本的产出一个功能快速验证你要做的事情是靠谱的行得通的。因为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除了在前期的调研和数据论证外,如果你不能简单的验证产品的有效性,很难说服公司去投入更多资源。
第二步:你得在小范围内不断的优化、完善你的业务流程,使其达到一个相对完善可用的状态,以应对后面的规模化扩量过程。因为产品一旦扩量,遇到的问题是指数级增加的,你得在产品扩量之前把可能的情况都考虑到,然后解决掉,这样后面扩量的时候问题会少得多。
第三步:把你的产品放到一个更大规模的用户群里去接受用户的检验。
这么说还是偏理论化,我引用一段tesla当年上市时招股书上的描述,大家可以对照着加深一下理解。tesla当年的战略简单明了:
1. 电动汽车最主要的三项技术是电池、电机和传动系统。所以第一步需要生产出Roadster证明电动车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 第二步生产出性价比更高的model S扩大消费群,同时实现盈利;
3. 第三步推出更便宜的大众买得起的model3,把tesla推到更广泛的用户群
为了加深理解,下面我再举一个公司内做项目的例子和一个美团外卖早期产品的例子来解释下做产品的节奏
公司内智能feed的例子 如果你在公司接到一个工作,公司考虑将产品里的feed流由时间序改造成类似Facebook和新浪微博的智能feed。这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很通用的做法是:
1. 看看其他家智能feed的效果咋样,具体怎么做的。
2. 按照其他家的策略,自己家做这件事是否可行,有没有空间
稍做调研,我们就能发现几点:
【做产品的节奏】1. 自己家的产品确实存在内容过载和内容不足的情况,所以存在做这个事情的空间
2. 新浪微博和Facebook的智能feed都是有效果的,且Facebook中期那套:亲密度*热度*活跃时间的算法也比较成熟。
做产品的节奏
文章图片
那是不是直接把这套复用在自己的产品呢,如果这时候你一上来就去提这个方案,非常大概率会被老板拍回来。原因也很简单,这个事情虽然数据论证没问题,微博和Facebook也确定是有效果的,但是在自家产品有没有效果不确定且投入太大了。老板希望的情况是你先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先论证智能feed这件事在自家产品是有效果的,然后再去申请资源做这件事就会简单的多。
在公司里,这时候更普遍的做法可能是:
1. 第一步用一些简单直接的策略验证这件事情是可行的
刚开始可以先用一些简单的策略去论证下乱序feed是有效果且用户可接受的。
比如说:对于内容不足的用户补充历史未读内容或者在feed顶部插入几条新关注好友的动态,这些策略简单直接成本小且大概率是能看出乱序feed的用户接受度和数据效果。
2. 第二步逐步围绕着模型去迭代一些策略
验证了这件事情可行之后,你初步已经获得了公司内其他人的信任,这时候可以开始去做些模型相关的事情了。但是这时候也不是一上来直接把Facebook的策略一步到位,更合理的做法可能还是先设计一套亲密度的算法,做一些高亲密动态插入头部位置验证亲密度的有效性。然后再去验证热度的有效性,依次类推,去把扩量之前需要验证的各种策略逐步迭代上去,甚至包括影响用户主观感受的体验问题也一并优化掉,达到一个可逐步扩量的状态。
3. 第三步大规模扩量
最后阶段就是把一些有效的策略在保证没有体验问题的情况下逐步扩量
美团外卖的例子 最早在2012年那会,通过互联网叫外卖并不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包括饿了么也就在几座城市的学校附近开通了业务,当时大家还是习惯通过商家发的宣传单打电话叫外卖。通过互联网叫外卖能不能在更大范围内被接受,这种模式能不能赚钱,商家愿不愿意合作都是问题。
这时候如果你是美团外卖的业务负责人会怎么做呢?做一轮调研论证用户和商家的接受度后,开发个APP、弄个后台开始干可能是大部分人的选择,那当时美团外卖的团队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做的非常接地气。
1. 第一步,美团外卖调研完一轮之后发现哪怕在白领市场叫外卖这件事情也是一个普适性的刚性需求,而且商家也有较强的意愿开展外卖业务。拿到这个结论后,下一步要验证的是线上这种方式大家是否能接受,在一个商圈订单密度能达到多大,是否有规模化盈利可能性?为了验证这个问题,美团外卖的团队并没有着急去开发一个功能完善的APP,打通商家后台,因为太重太耗时了,而且对于验证外卖这个事情的可行性意义并不大。
当时美团外卖的做法是选定了一个白领商圈,选了几家餐厅,做了个只有前台界面的定外卖网站,然后一栋楼一栋楼去发传单,有人定外卖就用excel记下来,然后打电话去餐厅订餐,再给用户送过去。通过这种方式,美团外卖最终快速验证了网络外卖在不补贴的情况下在白领市场的接受度,且订单密度保证了商家能赚到钱,平台方也能规模化盈利。
2. 第二步,美团外卖把外卖这件事情放到了更大的区域,北京的一个片区。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开始比较完善的去做事,规模化的培训销售人员谈商家,开发功能完善的网站,搭建后台,对接商家,解决配送问题等等,在一个小规模范围内把各个流程都完善起来,为后面的规模化扩张做准备
3. 第三步就是规模化扩张,大规模补贴占领市场了
如何培养自己的产品节奏感 培养自己的产品节奏感,除了了解做产品的通用节奏外,我自己的做法是以下几点:
1. 多去看成功产品的早期版本迭代过程(ASO100里有版本记录),想想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比如这篇文章里关于微信的早期版本迭代(https://zhuanlan.zhihu.com/p/37321164),看多了慢慢就会有些感觉。
2. 多实践,自己做产品的过程中,多想想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不同阶段要拿到的结论是什么?围绕着自己的目的小步快跑的去迭代。慢慢在项目中找到自己做产品的节奏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