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5《游戏力(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第四章|2019-03-15《游戏力: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第四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

本章开头引入“力量之屋”的故事,是一个运用身体对抗游戏来提升自信的例子。由此,引出孩子的自信究竟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一、自信是什么?
这里用“自信力”代表“力量”的正面含义:为正义挺身而出,冒险精神,勇于自省,完成任务的毅力以及快乐游戏的能力。
它的对立面是“无力感”,一方面表现为:处事消极,情绪压抑,胆小恐惧,怨天尤人;另一方面表现为:“虚张声势的力量”——是对力量的无效模仿,比如,恐吓、伤害他人的言语行为,专横跋扈的态度,小偷小摸的勾当,对安危满不在乎的姿态。
二、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
1. 第一波自信,来自孩子刚出生时获取基本生存需要的能力:一哭就能喝到奶,一笑就有人跟着笑。一旦无法奏效,就会导致婴儿出现严重的无力感。所以这时父母与儿童的互动是很重要的。这些互动包括:亲子身体接触、眼神交流、声调的高低变化,这些都可以在游戏中穿插,让婴儿感受到。
【2019-03-15《游戏力(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第四章|2019-03-15《游戏力: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第四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2.第二波自信,来自我们所谓的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孩子在发现自己可以对别人说“不”,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时,其实是独立意识的建立,需要得到尊重和认同,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他们的自信力和竞争力会迅速成长。
但这时候孩子身上的自主行为往往被成人看成了无理挑衅和故意作对,从而会造成对孩子的两个极端的管教,或者处罚甚至暴力管教,或者不设置任何界限。恰当的做法是应该承认乃至欣赏孩子的独立性,并清楚的告诉他们界限在哪里,怎么做才是安全的。
3. 第三波自信,贯穿于孩子在这个世界中寻找自己位置的全过程,尤其是同龄人的世界。书中列举了从幼儿园开始到青春期这种力量的体现。
三、游戏力在培养孩子自信方面如何做?体现在哪些方面?
1. 类似于“臭狗蛋”和剪指甲时“停走停”的游戏,能让孩子体现两种力量的存在:话语权的力量和闯禁区的力量。
2. 冷酷哲学和彻底保护都不能帮助孩子真正面对世界。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还是愿意和父母玩,并且他们认为跟父母玩可以获胜,可以主导游戏。在游戏的输赢问题上,父母不用刻意磨炼孩子,而是要敏感地跟着孩子的节奏走,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既享受了胜利,又享受了挑战,并学会平衡这两种感受。但需要多花时间来注意孩子的这些感受,并掌控从竞技到“玩”的时刻转换。书中通过举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父子踢足球的例子来说明如何帮不同的孩子建立自信。
3. 成人对待孩子学习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特别不认可,甚至总想批评孩子。书中强调这是一种危险的习惯,并且很难改正。因为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学会以批评的眼光对待别人。这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是倾听,并且在他们表达感受时,继续保持对孩子的信心。这也是游戏力的关键部分。
4. 游戏对于有过心理创伤的孩子很重要;在孩子面临困扰时,也可以通过游戏来引导他们恢复。书中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