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故事联盟第四次分享会)

写作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故事联盟第四次分享会)
文章图片
故事类作者保护联盟分享会 首先,我要感谢女钢铁侠建立的这个故事联盟,加入到这个专门认真研究写作的大家庭,我感到十分温暖。平日里不仅收获了价值不菲的点赞,还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作者给出不同角度的点评,更重要的是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谢谢你们!
下面,我先把自己这些年与写作相关的经历,分享给大家,感谢每一位聆听的朋友。
在小学三年级时,我偶然从路边报刊亭里发现了一本叫《足球俱乐部》的杂志,那时我特别喜欢踢足球,看着封面里花花绿绿的球星照片,心动不已。于是毫不犹豫地掏出裤兜里仅存的一点零花钱,买下了那本半月刊杂志。
起初我只是翻阅里面的图画,后来察觉到,里面的文字也很吸引我。那些诙谐幽默的比喻,那些我从课本里闻所未闻的词组,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随便从里面引用一些,就能让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表扬。
但妈妈却很反对我买这些杂志,她认为这会耽误了我的学习,一口气没收了我好几本。我只好偷偷地把它们藏起来,藏哪呢?床底下。我的床一侧靠着墙,一侧冲着外面,我把几个箱子推到外面的一侧当成了挡箭牌,而靠着墙的那一侧就成了我的秘密基地。直到初中毕业,我发现秘密基地再也藏不下任何一本杂志了。
高中后,我获得了买杂志的自由,除了《足球俱乐部》,我还开始关注《青年文摘》、《意林》、《故事会》、《格言》,甚至还有《鬼故事》等等,报刊亭成了我少年时期的快乐源泉。那些年,我学着各式各样的杂志里面的文章,把它们的结构套用在自己编织的故事里,用圆珠笔记下了第一批属于我自己原创的作品。
不过那时我不好意思拿给别人看,连自己的父母也包括在内,原因很简单,我觉着丢人。
大学后,我才开始买正儿八经的书来看。其实也没多正经,无非是畅销小说,尤其是韩寒的书,我一本不落地看完了他所有的作品。我知道了,这就是我想要的风格。那时我模仿着韩寒的风格,去掉了些脏话,创作了一些校园题材的短故事,有一篇还获得了全市高校征文的一等奖,大家对我刮目相看,直到那以后,我才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给别人看。
工作以后我在QQ空间和人人网继续坚持着写作,不过总觉得自己摆脱不了校园题材的短文,而且更摆脱不了的是韩寒的影子。于是我又买了不少西方名著,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世界太渺小了,只有开拓视野,才能在写作上有所进步。
然而随着工作的繁忙,电脑游戏的诱惑,再加上感情的介入,我没有时间再去静下心来写作了。足足有两年的时间,我再没有创建过属于写作的word文档。直到三年前的冬天,我遭遇了失业与失恋的双重打击,才开始又想起写作了。
那段时间,我每天度日如年,不分白天黑夜的买醉,害怕没完没了的失眠和噩梦。我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可我又能干点什么呢?我坐在电脑前,打开了曾经的那些作品,整整看了一天。我觉得我应该写一篇完整的、长一些的小说,把我曾经的快乐和痛苦用另一种方式记录下来。
于是,我开始构思,把那些熟悉的人名进行更改,把那些历历在目的事换个情景植入进去,我一点点的写,写了半个月,三万四千字,我的第一个中篇小说诞生了。我以第三者的角度,把那些经历过却不明白的一件件事写了出来,我发现,写着写着,自己的迷茫与绝望渐渐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从来没有过的清醒与感悟。
在我敲下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候,我大口地呼吸着,心跳拼命地加速着,泪水竟不争气地从我眼眶中落下。我暗暗地为自己叫好,我终于写出了一篇属于自己的小说,我终于敢坦诚地去面对曾经的那些事,而不是一味地逃避。虽然那篇作品文学价值不高,但重要的是,我通过写作,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洗礼,自我的救赎。我又开始重新面对生活,重新找工作,放下了曾经的幼稚,并且继续坚持了写作。
再后来,我建了自己的微信公号,隔三差五地更新文章,然而浏览量并不高,身边的朋友只会说好,我便有些迷失了方向。偶然的机会,加入了天津的一个读书会社群,我把自己的文章投给了他们的公号,在那里得到了很多更专业的人士的客观点评。于是我更加认真地去对待每一次的创作,因为那些人都是成天看书的家伙,写得不严谨会被笑掉大牙的。
半年后,我成为了那个读书会的公号编辑,因为我的小说被这里的一千个人认可了。然而,我还想继续前进,我总觉着远方有更高的一座大山在等待着我。一个书友向我推荐了,说这个平台是一个比较纯净的写作群体,而且覆盖了全国的写作爱好者。于是,我便很快注册了ID,发了几篇旧文,但浏览量却少得可怜。
我开始研究,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平台,我去各大专题里看排名前茅的作品,发现了很多更加优秀的作者,认识到了自己如果不进一步提高,我将很快石沉大海。所以我又去学习了一些针对写作的书籍,看有脑洞、有新意的影视作品,把这些素材融入到自己的小说中,进行再次创作,逐渐,一篇篇新作品诞生了。
其中就包括我的《逃出那座城》,刚好赶上七大主题征文比赛,我向其中的三个主题投稿,入围了两篇,最后喜获荣誉。得知自己在上获奖的那天,我正走在金秋落叶的大街上,看着手机屏幕,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名单中,我仰天长叹,原来,自己的写作梦不是那么遥远的无稽之谈。我脚下的这条路正悄无声息地指引着我一直向前,这条路,没有终点,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坚持走下去,就一定会看到更美的明天。
从小时候拿起笔,把故事写在本子上,到后来坐在电脑前,用键盘去敲打。每次看到一行行的文字组成了一篇篇属于自己的故事,我都激动不已。它们就像是我的孩子,我为它们起名,看着它们成长,别人夸它们的时候,我就高兴,别人说它们不好,我也会难过。原来,这就是我的爱啊!一路走来,正是因为我深深地热爱着它们,我才会一直不求回报地继续走下去。
写作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故事联盟第四次分享会)
文章图片
就此机会,我分享一下自己对写作的几个经验体会
1,看书和写作同样重要,尤其在瓶颈期,开拓视野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哪怕看电影也好,但要看好的作品,看世界公认的名家名作。知道好的标准是什么以后,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小众素材。
2,不要逃避自己的短板,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作者,就一定要具备全面的写作素质。塑造人物形象、故事结构框架、精雕细琢的语言、制造深刻的反差等等,哪一个也不能少。这些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根基功不扎实,就很难有上升的空间了,推荐叶圣陶的《七十二堂写作课》,会对写作的基础有很大帮助。
3,从小做起,不做超出自己现有能力范围内的事,直到把小事做得很完美后,再逐渐扩大写作范围。想写故事,不妨先写篇日记,自己没有思路,就去把别人的故事拿来练习。我最爱看电影,每次看过新的电影,都要把情节再用自己的语言写一遍。写着写着,就会发现,自己也可以创作一部简单的电影剧本了。
【写作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故事联盟第四次分享会)】下面说一些关于小说的写作方法,仅供参考。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

深夜里,我独自走到窗前,远望无垠的星空,一层薄薄的云被月光照得透亮。眼下这座昏昏欲睡的小城,只剩下几条狭长的街道还散发着微弱的灯光。对面昏暗的军营里,响起了悠长的号声,最后一个音符消失之后,便彻底一片漆黑了。
我拿起打火机,点着了嘴上一直叼着的烟。一缕灰白色的烟从我鼻子中肆意窜逃,燃烧着的烟丝发出呲呲的声音。记忆啊,什么时候能像这根烟一样,随着那些飘向窗外的气体,一同飞走。
1
小说,在开篇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引人注目!制造悬念!挖坑!…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作品,一上来就是一长串的对话,两个人在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和谁也不知道的时间里,巴拉巴拉巴拉。甚至,读者连这两个人是谁、叫什么、性别都不知道。
我们在高瞻远瞩之前,不要忘记最基本的东西,小说的前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这是要让读者尽快知道的事情,但同时,也不要直白地几个名词往片头一放,A城,秋天,小X的家里。小说不是剧本。
也有人说,小说的情节更重要,文笔无所谓,现在的人,都喜欢短平快。可是,中国有几部《三体》?世界,有几个福尔摩斯?再牛逼的人,也是吃着柴米油盐,也得拉屎撒尿,哪来的那么多震撼全人类的情节。
这就需要作者去构建好你思绪的画面,用文笔来把你心中所想的故事进行艺术处理,让那些平平淡淡的小事,也能给读者呈现出不一样的既视感。我们面对的世界都是相同的,为什么有的人会成为作家,有的人却始终是普通人。不是因为作家写出了普通人想象不到的事,而是作家把普通人能想到却说不出来的事给写出来了。
我们从最开始的那段文字中,能察觉到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孤寂的画面,“独自”、“星空”、“月光”、“小城”、“微弱”、“昏暗”、“悠长”、“消失”、“漆黑”。这一系列词组,奠定了一个基调,让人感到惆怅。这种基调,写在小说的最前面,也预示着整部作品的定位,至少,这绝对不是一出喜剧。
2
我们有时候喜欢直接把事物状态的结果写出来。比如,这里真安静啊,那里真漂亮啊,这里真热闹啊,那里真凄凉啊…
这种情况,涉及到一个基础认知问题。记述和叙述是不一样的。对于某种事物,说出它的形状怎样,光景怎样,是记述;说出它的变化怎样,经过怎样,是叙述。前者是空间的,静止的;后者是时间的,动态的。
简单说,记述好比照片,二维的,放在那里,人们看到的是结果;叙述是话剧,三维的,人们看到的是过程。而小说,最主要的成分,是叙述。
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让文字中的人和物,活起来,动起来。你想说安静,这不是你说得算的,你写出来环境是如何安静的,读者感觉到了,这才算。最安静的时候,不是什么声音都听不到,那有可能是人物自己听不到。一根烟的烟丝燃烧的声音出来了,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小的声音么?把这些情形写出来了,不用我们说,读者就体会到安静了。
3
为什么要有画面感呢?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是多姿多彩的?如果你的文字里还没有普通人眼中的世界更丰富,那读者们为什么要看你写的文字?他们推开门,自己走出去看世界多好。身为作者,我们的任务是把普通人眼里察觉不到的美,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如何营造好一个全方位的画面呢?给自己一个充满想象又符合实际的心灵之窗。一个人,在夜晚时走到窗前,会看到什么?别空想,你自己去演练一遍,用眼睛仔仔细细地去观察,所见之处全部印在脑中,然后挑选重要的事物,能烘托出你想要表达的情感的事物,提炼出来,变成文字。
这需要一个空间的顺序,笔者是一个镜头,要么,由远及近,要么,有近至远。两者根据情节需要来选择,你打算开始一段故事的讲述了,镜头就要从远处拉向身边,这样才能和读者离的越来越近;你准备为一段故事收尾了,镜头就从眼前的事物逐渐扩展到远方,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受到一些东西正在慢慢的消失。
不要太任性,想到哪就说到哪,空间错乱,读者会晕车的…
4
灵感从何而来?JK罗琳在英国复古的火车站台上,看到一个带着巫师帽的小男孩,于是有了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我呢,因为拉了一次顺风车,乘客是一个准备从寄宿学校回家的小孩子,于是有了获奖作品《逃出那座城》。
灵感往往是一瞬间,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个人的动作,甚至表情。它会突然激活你内心中一直隐藏着的一台机器,无法控制地运转了起来,而绝不是我们有意去操作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了这个偶然性的灵感,而准备好扎实的基础,丰富的写作思维,和对生活源源不断的积累。然后,细细品味这个世界,不放走任何的机会,时刻让灵感陪伴自己的左右。
现在太多的人把注意力放在了故弄玄虚、玩弄技巧的上面,确实诞生了一些脑洞大开的作品,例如《折叠北京》。追求创新,固然是好事,但这不该是众多连现实题材还没有写明白的作者要效仿的事。小说最初的存在意义,是揭露社会的本质,展现人性的美好与残缺,抨击世界的阴暗,给迷茫的人们以希望和奋斗的方向。身为写小说的作者,我们自身要懂得如何做人,只有我们自己的人生观是正直的,才能通过文字传达给他人强烈的情感。
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活明白,我们的作品又如何能感染读者呢?写作的基础、知识、技巧,这些东西通过长时间的磨练,谁都会掌握。但拼到最后,比的是作者们谁更能理解生活,理解人性,理解自然。充满玄幻、脑洞的作品,的确会受到欢迎,但可以深入人心、永存于世的经典,是需要用真实的情感来铸造的。
创作是这个世界上最奇妙的事,想象力是老天赐予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也许不会成为音乐家,不会成为画家,但我们会说话,会写作,我们热爱自己所创作出来的故事。世界总是和我们期望的不一样,但我们通过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残酷,来塑造出我们心中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应该既不脱离现实,又充满了我们内心中对美好的渴望,从而激励着别人一起努力奔向属于自己的天地。
以上观点均属个人看法,如有不同异议,还请各位多多担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