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对不起

——读《人间失格》有感

“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
这是太宰治在书中一开始便说到的,我不仅怀疑,一生可耻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可耻到什么程度?转念一想,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可耻,甚至以这两个极为贬义的词来总结自己的人生,也许是希望自己在临死之际悔恨来求得灵魂安宁,但起码说明他心中良知未灭。不怕真小人,只怕伪君子。可这世上大家眼中的“小人”就可以给他定义为真小人吗?那么所谓世人眼中的小人究竟是何模样?
“从孩提时代起,我就一直在讨好周围的人,这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一句及其压抑的话总结了作者的童年。世人眼中的小孩子是天真的、无忧无虑的。可这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不一样的感受呢?书中出现了对三张照片的描述“人类是不可能一边攥着拳头一边微笑的,活像一只猴子。”这是一种及其诡异的画面,整本书的情感基调都是及其压抑的。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矫揉造作,也有人在这其中找到了内心最深处的自己。返观自己
,童年也是无趣,讨好?也能说上。那么你呢?你的童年是怎样的?
“理论诚然不假,人类的内心却比理论复杂、恐怖得多。”
我们这一生很大程度的都活在别人的眼中,用世人的标准来规范自己。更滑稽可怕的是,从我们一出生便毫无防备地落在了这世人眼中的世界。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去问一个小孩子:“你长大想做什么?”绝大多数孩子会脱口而出:“科学家!宇航员!”这是一个完美的回答。家长一脸自豪笑眯眯的听着那阿谀之人的奉承,孩子则看了家长开心也变得开心。试问:孩子真的了解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宇航员吗?我们到底有没有真正了解过孩子到底喜欢什么?家长把自己的意愿,把那些认为有面子的回答和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这难道不可悲吗?小孩子的世界并不纯真,大人的世界更加混浊。一生被各种理论所压迫,道德、人情、社交无不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偶尔反抗便会有无数的獠牙将你吞噬,于是我们沉默了、屈服了、麻木了,天天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在这人世上。不抵抗,不发声,一批新的獠牙紧接着出现。可是,问问老天,不抵抗是罪吗?
“越发渴望“自由”,以致想要低声啜泣。”
【生而为人,对不起】 一句让我泪目的话,我忽然发现自己并不孤单,原来在早至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就以有人理解了我。这句话就像纳兰容若那句“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那般另我感动不已。虽不像作者那般极端,但确实觉得自己像个异类。我不明白为什么本应该值得珍惜提倡的东西在如今变得让世人嗤之以鼻,那些黑暗幼稚却无限的滋生,你不加入?好,那你就是异类。你可以做君子,做自己的君子,世人眼中的小人。身在大学,这种感受更加强烈,教育制度把莘莘学子分为了一本、二本、三本。这无可厚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世人对待这个分类自然而然的便会带上分类的眼镜,认为三本就是不如一本,于是数百万学子被一棒子打死。家中不容,社会唾弃。可是,有谁真正来了解过三本的孩子,或许了解过认为只是一群不学无术的人而已。但这一群群不学无术是由什么造成的呢?再者说,那些在这一群不学无术中的少数追梦的孩子他们又是何等的痛苦!黑暗每一天都围绕着他们,不合群、异类、虚伪的标签被人贴上。不少人放弃了梦想,那些坚持的人只因希望得到自己的自由。何为自由?放逐心灵的地方!
“唯有尽力自持,方不致疯癫。”
想必作者同我一样,这一生全都在痛苦的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和道路。受伤,独自疗伤,受伤,循环往复,最后伤口结痂,坚不可摧。
如何在这大千世界里得到自由?独善其身。我反对作者最后因堕落而造成的结局,人生只有一次,为自己而活,为自己喝彩。那些黑暗让它随黑夜离去,只要自身充满阳光,那些邪气,那些在深水中伸出的手便抓不住你。
做好自己,坚持自己的道路,你永远比那些行尸走肉优秀。那些成大事者总要一个人在孤独中行走,在冷嘲热讽中前行,享受孤独,时间会证明谁是谁非。
“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不会有悲伤来袭。”
用平常心对待每一件事,有人在孤独中坚毅,有人则因孤独而消沉。我明白,所有人都是脆弱的个体,所谓的强大,不过是伤口结痂后形成的坚硬铠甲而已。不已物喜,不以己悲。以平静的心态笑看世事百态,看那一些些黑暗之子的粉墨登场。不要害怕,在他们眼中你只不过是一个“愚人”而已,但真正的愚人正在世界上无限的繁衍扩大。
若问我,这世人究竟是谁?用作者的一句话回答你我。
“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