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碌碌无为中慢慢的死去(是否想要改变,却不知道怎么做?)

你是否在碌碌无为中慢慢的死去(是否想要改变,却不知道怎么做?)
文章图片
我们常常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着,明知道有工作没有完成,却总是视而不见,想要学习看书,可总是动不起来。
清楚的知道自己,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情,过着碌碌无为混吃等死的生活,想要改变,却不知道怎么做。
【你是否在碌碌无为中慢慢的死去(是否想要改变,却不知道怎么做?)】

我们常常想改变现状,于是给自己,制定了很多不切实际的计划,但当计划没能完成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给自己贴上“没有自控力”,“拖延症患者”,“我就是废物”的标签。


于是在这些,负面情绪的裹挟下,使得自己越来越痛苦,最后跌落到,整天无所事事混吃等死的生活状态。


其实有这些现象很普遍,相信我,其实你并不孤单。


想要打破着一怪圈,我们要知道一个道理,我们并不需要,彻底的改变自己,需要的,只是让自己行动起来。


但是在开始行动之前,我们要意识到以下几点:


在开始行动前,不要做太多的准备。


比如当你想要读书的时候:


我应该看什么书呢?于是上网找书单,看书评,可是一打开电脑,你就会把看书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


书架上没有我想看的书,于是开始找书,买书,几天的时间过去了。




看书前,先给自己倒杯水,找一个舒适的地方,要有仪式感,但是看了一眼手机,


最后,根本一个字都没有读,还觉的自己挺努力。


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永远都处在准备好的状态上,也不可能准备好一切。


就像每次考试前,大家总会觉得时间不够,还有很多的知识点没有记住,随着考试时间,越来越接近,我们就会变焦虑。就算再给你更多的时间,你还是会觉得没有准备好。因为题目是做不完,书是看不完,练习都是没有尽头的。


所以过度的思考,是你最大的敌人,会导致你行动瘫痪难以前进


不要等到有动力的时候,才开始行动。


就像专业的作家,不会等到有灵感才开始写作。
嫖客,不会等到有了性欲才会去嫖娼一样。


每个人都会有,不在状态的时候,会心情不好,生病,精力不足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很难去做一些困难的事情。这是因为你过去是行动惯性,使你的大脑接受到了你想要偷懒的信号,大于是脑就会阻止你的行动,让你什么都不想干。


所以当你有了想法和目标是,不要被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所影响,不要等待,直接去做。


从最小的事情开始做


只要行动起来,你就会发现,原来一切的焦虑,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所以只有行动起来,我们才能回到现实和当下。


而开始行动的关键:


降低行动难度
减少预期效果


如果你一开始就给自己制定:每天看书两小时,运动一小时,写一万字的文章,你的大脑一定会阻止你的,因为你的大脑是最了解你的。


但如果你只要求,每天看一页书,运动一分钟,写一百字的文章,是不是轻松了很多,是不是会立马行动起来。


这就是《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为我们提供战胜拖延症的办法。


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如果你想培养一个习惯,那就试着从一个极其微小的行为开始。


比如每天只读一页书,只做一个俯卧撑,只背5个单词,这样完成起来很简单,你就会有坚持下去的理由,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动,每天看书,做运动,背单词就会成为你的习惯。


这个办法听起来很简单很荒谬,却能够有效地减少,大脑对改变的抵触情绪,从而迈出最困难的第一步。


因为这些行动目标小到几乎不会失败,你才不会放弃,由此产生正面效果,激励你继续前进,最终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


制定最小的目标,用最小行动开始去做,这就是你成功的第一步。




用【SMART】法则为自己制定目标


我们有了开始行动的第一步,但是要怎样的坚持下去呢?制定一个可行的目标就尤为重要了。


【SMART】法则为我们提供制定目标的好方法。


具体的内容是:


S代表specific——明确性,你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具体,不能含糊不清。比如减肥,不能把目标设定为我要瘦了就行,一定要具体到瘦几斤。只有这样你才能很的执行减肥计划。


M代表measurable——可衡量性,思考该用什么衡量是否实现了目标?也就是说,你定的目标最好是可观测的,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比如体重秤对于减肥就是非常好的衡量工具。


A代表achievable——可实现性,思考目标实现的可行性有多大?比如一个刚开始学习作的人,就想出书,这就是不可实现的,所以我们量力而行。


R代表relevant——相关性,思考目标是否和其他目标具有关联。比如你是文科生,却想学习专业的数学知识,虽然数学很重要,但是对于你,没有什么关联性,所以当制定这样的计划时,你就要慎重。


T代表time-related——时限性。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给你的目标制定一个时间表。
人为的设置计划时间,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什么时候又是计划的关键节点?


根据以上五个原则,你就可以制定出一个合理的目标计划。


化【被动】为【主动】


关于行动最后一点是:


要转换自己的行动方式,让【被动吸收】变为【主动创造】,这才是改变自己最好的方法。


比如有的同学说,吃是我最大爱好,每天都会看吃播,出去找自己喜欢美食,但看完,吃完,得到是仅仅是精神上的满足,这都停留在被动吸收和消费的层面上,并没有为改变自己留下什么。


如果你转变一下,再当你看到好吃的食物,精彩的吃播,你的感受写下来,发表在社交媒体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你就会有很大的给变,不但会提高自己欣赏美食的能力,有可能会带来额为的收入,这就是把被动的消费,转化为主动的创造。


再比如有同学说,我就是爱追剧,看综艺。那你能不能多多练习外语,加入字幕组,能不能写个剧评影评,能不能搜集下资源当个B站up主,当别人想看剧时,给出建议和推荐?


这些事情看起来似乎很难,但是只要你肯迈出,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在不断的行动中,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就算不能立马改变现状,至少,你不会再焦虑自己会在碌碌无为中慢慢的死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