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说老字号

去年三月去南京旅行,有幸到一位本地朋友家里小住了一日。
他在南京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他爷爷是一个脾气古怪的山东老头,他奶奶则是一位性格直爽可爱的东北老太太。
许是看我来南京一趟比较难得,下午他便执意要陪我出去逛一逛,两个老人是不方便出门的,但也叫他一定要好好带我耍一耍,晚上留在家里吃,记得别回来的太晚。
出门前,老太太说,斩只鸭回来。
南京给我的感觉是十分惬意的,各种小吃和景观都让我大涨见识,也让我格外期待那家卖鸭的店,不知它有什么本事,能让两位老人这样的挂念。
回家前,他带我到了一家买盐水鸭的铺子,铺子是有些寒酸的。
他跟老板说:“斩只鸭带走。”
老板反问:“一样?”
他说:“一样。”
这样看来,好像这铺子也没那么寒酸了。
在他家吃晚饭的时候,这道鸭很自然的出现在了餐桌上。看到晚上又有鸭吃,他家老爷子很高兴,还特地温了一壶酒,一口鸭,一盅酒,一边跟我们回忆往昔光辉岁月。老太太就显得文静了许多,夹一块鸭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面部表情就慢慢地咪咪笑了起来。
老太太说,刚来南京那会儿,它家的鸭,是过年才舍得吃的,老早就要去排队。虽然现在,生活不那么拮据了,但是搬的有些远了,也只能偶尔路过,才能斩一只回来解解馋。
听老太太说完,我也夹了一块,学老太太的样子仔细品尝。
别说,这家的鸭还真不错。
今年七月,我再次来到南京,上次那位朋友因为带两个老人去江西避暑了,所以我们也就遗憾的错过了一次碰面。
南京的景色是很美的,可是我一来到这片土地,最先在我记忆里肆虐的,却是去年在朋友家吃的那只盐水鸭。
对待美食,我的行动力向来不差,当天下午安顿好行李,我便按捺不住,出门去买鸭了。
铺子,还是去年的模样。
我跟老板说:“斩只鸭带走。”
老板看了我一眼问道:“本地人领着来过?”
我说:“是。”
后来我和老板闲聊才知道,他家的店虽然算是老字号,但是名气不显,很少有外地人来,顾客大多是以前的老街坊、回头客。而我,一是口音怎么听也不像长时间在南京呆过的人,二是外地人很少用‘斩’这个字来买鸭。
鸭子,我如愿以偿的吃到了。味道,也跟去年没有太大的差别,依旧好吃。
我一直认为,被人认可为老字号,绝不是挺的足够久就可以办到的,也不是说食物要多惊天动地,玉盘珍羞,更多的他是需要一种特殊的感觉,我愿意称之为人情味。
人情味是会随着一代代的父子也好,师徒也好,默默地传承下来的。它根植于厨师的心中,隐于用旧了的厨具里,藏在破旧的门槛和招牌里,甚至他已经牢牢的和脚下的土地连结在了一起。
所以比起国际大品牌和米其林认证之流,我们更愿意对老字号这个名头买账。
人情味应该算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特殊味觉天赋,浓淡有无,一看一闻一夹一尝,也就了然于心。
所以很多老字号,搬家,扩张,翻新之后味道会变质。有一些开了分店,食客们却还是热衷为总店奔波,而不去贪图分店代表的所谓的方便。
【野说老字号】我想,大概这都是因为我们对人情味的喜欢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