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3《原生家庭》(“言语虐待型”父母那些看似为你好的父母,实则隐藏着侮辱性的攻击)
如果让我在挨打和挨骂之间做选择,我一定会选择挨打,身体的伤害是看得见的,有人会心疼。可是责骂会把人逼疯,你却看不到任何伤痕,没有人会在意,和侮辱比起来,身体的愈合就快多了。——《原生家庭》
国内有个教育短片,名为《语言能造成多大的伤害》,看完之后忍不住让人觉得可怕。
少年犯张强说:“在我12岁的时候,爸妈就离婚了。我妈每天骂我,说我没用,说我是废物。她从来就没夸过我,记得她骂的最多的就是猪脑子,猪脑子,猪脑子。”说完这些,张强忍不住流下眼泪。
正是这些羞辱性的词语成了他行凶的武器,最终导致张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通过这个教育短片,就能看出语言的力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文章图片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父母在生气地时候都会用一些话来伤害到孩子,比如说:你不丢人,我还嫌丢人呢?看看人家孩子怎么做的,看看你怎么做的?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
很多父母都以为打孩子才会伤害孩子,却不知道语言上的伤害,同样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要命的是,这种言语上的伤害,在我们的日常教养中,大量存在,且日久经年重复发生着。
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里,作者苏珊.福沃德让我们看到“有毒家庭的几种类型,以及每种有毒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很多人过得不幸福,归根结底都是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关。
文章图片
在这本书里,我们能够详细地了解到语言虐待的几种表达方法以及父母的行事风格对于孩子造成了怎样的伤害和影响。那些看似为你好的父母,实则隐藏着侮辱性的攻击,导致他们成年以后生活不幸,甚至走入极端。
一、“言语虐待型”父母:比打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不好好说话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尽管现在不流行打孩子了,难道还不允许说孩子吗?说孩子当然可以,但是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方式,鼓励的话语会让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走得更近,而侮辱性的话语则会让孩子的童年埋下阴影。
很多家长更是以引导孩子为名,实则是在向孩子进行言语上的虐待,恶语伤人六月寒,其实比打孩子更可怕的是父母不好好说话。
维基是一个成熟又有魅力的女人,然而她却一直很缺乏自信。这一切都来源于童年时期,母亲对她的言语攻击。
小时候维基的母亲一直都希望她成为一名完美的淑女,维基也为之努力着。在维基12岁的时候,她参加了一场芭蕾舞的表演,她觉得自己跳的还很好,母亲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她跳的就像是一只河马。母亲还告诉她应该学会接受批评,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学会真本事,就在维基觉得母亲要说鼓励的话了,谁知母亲说:“面对现实吧,毕竟你是很事情都做不好,不是吗?”
文章图片
维基明明做得很不错,母亲却不停地打击她,这让维基感觉自己糟糕透了。导致她长大以后,对自己缺乏自信,生活和事业受到了阻碍,她一直沉浸在自卑中,没办法相信自己。
和所有“言语虐待型”父母一样,维基的母亲就是为了和自己的无能去抗衡,她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却不接受孩子的一点不完美。她想通过在女儿面前建立的优越感来逃避自己的无能,因此她不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好,因为这样就会缺失安全感,于是才用打压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优越感。
其实归根结底,“言语虐待型”父母的内在想法是: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在帮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或者我是在教你如何适应这样残酷的社会,避免你承受不了生活的磨难。正是这样的父母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有些甚至一辈子都没办法治愈。
二、“言语虐待型”父母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在《原生家庭》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无所不知的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如果母亲常说“你真蠢”,那你就是蠢的。如果你父亲说“你没用”,那你就一定没用。
这是因为言语上的虐待就像是对自己灵魂的一种谋杀,随着父母不断地批评、辱骂,会让孩子觉得身体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文章图片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也难满足父母的期望时,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只能痛苦地审视自己,同时也会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了。
言语虐待不仅伤害了孩子正当的自我认知,还会对他们长大以后的生存方式以及成就,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
(1)让孩子对生活更加自卑
每一个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内心都是非常地脆弱,如果父母一直对他们说:你很笨,长得难看死了,你是垃圾……这些话语,时间久了以后,孩子就真的以为自己一无是处,无论是在人前还是人后都抬不起头来,甚至看不起自己,久而久之还会厌弃社会。
(2)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恐惧
很多面对父母言语攻击的成年孩子,通常只有两条路去选择:要么赢得父母的爱和赞许而不断地苛责自己;要么是极力地去反抗,甚至到了对成功心怀恐惧地程度。
在受到言语虐待的孩子眼里,无论自己做得再好,父母永远都不会有好听的话语,所以当他们长大以后,无论是对自己的生活、工作还是感情,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恐惧感,害怕与人相处,害怕别人说他的不是,于是就会有抑郁症倾向。
(3)让孩子把愤怒转移到比自己弱的人身上
心理学家发现:很多年轻时期受过言语虐待的人,大约30%会转而羞辱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员工受到老板批评以后,他回家把自己的愤怒发泄给自己的妻子,这个时候妻子又向孩子怒吼,孩子则踢了狗,狗又咬了猫。
文章图片
弗洛伊德称之为“强迫性重复”。然而可悲之处在于,这种重复毫无意义,只会加重伤害。
言语虐待在孩子的心里就像是一剂无形的毒药,导致他们不能在阳光下呈现自己真实的笑容,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即使这样的伤害已经过去 了很多年,却仍然如影随形,无法抹去。
三、面对“言语虐待型”父母,子女如何去击溃?
东野圭吾在《时生》一书中这样解释原生家庭:“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它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妨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努力让自己从童年的阴影中走出来。
(1)发泄愤怒,释放自己的情绪
如果不能认清主要的责任方,我们就会一辈子把重担背负在自己的身上。
比如我上面所举的维基的例子,她要想解脱父母的阴影,就必须要卸下“我什么事都做不好”的责任,而这个责任是父母给造成的,她应该归还给自己的父母。
文章图片
这个时候她可以通过角色对演的形式,把自己多年积存的悲愤全部发泄出来,并及时控制自己的愤怒。将愤怒转化为运动量来释放自己内心的紧张情绪。
曾经的回忆也许很痛苦,但是只要说出来以后就会感觉到非常地解脱,然后你就会明白自己童年的痛苦应该是由父母来负责,于是就不会给自己过不去了。
所以我们只有说出自己的悲伤和愤怒,并试着去消化它,久而久之,伤痕就会变成伤疤,然后把过去的痛苦转化在未来的生活和奋斗上,这样就会觉得好受一些。
(2) 勇敢与父母对峙
对峙的原因是:没有归还的,便会转移。
我们不能把自己对父母的恐惧、愧疚和愤怒转移在自己的另一半和配偶身上。
所以在与父母对峙时,一定要做好直面他们的准备,并且彻底克服面对他们时的恐惧,然后告诉父母自己的真实想法,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心声,最后再确定关系,不会再任由他们摆布或者虐待等等。
对峙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打电话,约见面,写信等,不过我认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写信,因为写信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加以组织,并修改到让自己满意为止,另外也可以让对峙的另一方边读边思考。
在对峙的过程中要涵盖以下四要点:
这就是你曾经对我做的
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
它就是这样影响了我的生活
这是我现在对你的要求
只要敢于和父母对峙,就相当于迈出了人生的一大步。有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们自己。如果放不下过去,就看不到当下与未来。伤害既然不能避免,那就看作是命运的考验,相信总会跨过去。
文章图片
就像那个不断被父亲用言语虐待,说她身上有难闻气息的卡罗尔,那段给她童年造成了侮辱的烙印,导致她一直生活在伤心和痛苦的环境中。如今她开始正式童年时期父亲给她灌输的挫败信念,夺回自己的自尊。
卡罗尔饱含着激烈的情感通过写信和父母进行对峙,勇敢地迈出这一步以后,卡罗尔的内心和自己和解了,她也开始渐渐地走出自己童年的阴影。
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成年后想要获得幸福的家庭,往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而《原生家庭》这本书让我们意识到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时,可以试着一点点挣脱意识的牢笼,拥抱内心那个受伤的孩子,让他感受真正的爱与温暖,相信一定还来得及。
(完)
【豆瓣评分8.3《原生家庭》(“言语虐待型”父母那些看似为你好的父母,实则隐藏着侮辱性的攻击)】作者简介:闻书香识人,一个九零后安静的小女子,专注于个人成长、读书写作。喜欢用文字来记述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喜欢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更希望可以转角遇到你,成为最好的灵魂知己。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点赞、留言、转发。
推荐阅读
- 寻找春天(2018.3)
- 2018.3.15
- 《赘婿》结局评分下跌,求求“男德”放过女人吧
- 2018.3.16|2018.3.16 亲子日记第十二天 天气 晴 - 草稿
- 2018.3.30#复盘#day100
- 2018.3.10|2018.3.10 星期六 晴 陪伴之大宝 7
- 元宵节小朱很大方
- 国内编剧失去原创能力了(《想见你》豆瓣9.2,吊打《新世界》)
- 你的爱好是什么
- 六项精进每日打卡201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