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PC业务第一梦想破灭,华为还能追上联想吗?( 四 )


苹果的“全家桶”,和华为的"超级终端"异曲同工。2016年,华为在推出第一代MateBook时,就同步上线了分享功能,通过一碰传的交互方式,实现手机、平板、PC等多设备的跨屏操作和文件分享,并在2018年推出多屏协同,让电脑、手机、平板的生态融合迈出了第一步。
9月推出MateBook 13s、MateBook 14s时,华为又更进一步,搭载了华为移动应用引擎,也就是可以用华为笔记本安装手机APP,首次将PC和移动两大应用生态整合到一起。
如果仅止于此,相比苹果全家桶的丰富生态,华为PC生态仍不够看。不过,华为还有另一大希望——鸿蒙系统。“苹果是封闭的,鸿蒙则会开放地做,与所有可能的伙伴一起,把鸿蒙生态做成功。相当于说我们又有苹果的优势,又有华为的优势。”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业务总裁王成录此前如此表示。
一个业界共识是,受制于产业大环境,中国高端芯片短期内难以实现 “去美国化”。比如早就进入成熟期的PC产业,无论是传统PC厂商,还是华为、小米等跨界企业,芯片都依赖于英特尔、AMD,操作系统是微软,GPU是英伟达,基本没有什么自主权,被很多网友戏称为“组装机”,也让走“贸工技”路线的联想和其他国内PC厂商,多年来备受质疑。
客观来看,走“技工贸”路线的华为,虽然堪称世界上少数集芯片、通信技术、手机等研发为一体的企业,研发投入、专利多年来一直位居中国企业首位,但在PC业务上,其实也是走的“组装”路线。
今年5月,华为发布了一款擎云L410笔记本电脑,其首次搭载海思自主研发的麒麟990处理器,算是目前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一款笔记本电脑。不过,这款面向政企市场的产品,最多只能算华为在自主芯片PC业务上的试水,短期内依然无法摆脱对英特尔和AMD的依赖。
核心技术的依赖,让所有PC产品在一些核心设计上差别不会太大,创新日益艰难。在此大背景下,定位为IoT(物联网)操作系统的鸿蒙,成为华为冲出重围的重要突破口。王成录就希望,如果鸿蒙能在接下来让更多华为用户留下来,“硬件可能就回来了”,华为消费者业务或可再次崛起。
为此,华为在今年3月发布鸿蒙时定下15%市占率的“生死线”。华为预计,到2021年底,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将达到3亿台,其中包含2亿台手机,3000万台Pad、手表、智慧屏、音箱等设备,以及合作伙伴设备等。
彼时,华为内部或许已预计到由于手机芯片被禁,消费者业务已没有其他退路,做大做强电脑业务成为2021年必然选择——作为IoT硬件重要入口,PC堪称手机之外,可以帮助鸿蒙系统实现全场景覆盖的最好终端。
根据最新消息,鸿蒙操作系统升级用户数已突破1亿,距离预期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当手机、PC业务双双掉出第一梯队时,华为又用什么去培育鸿蒙生态?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