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事务提交总结

两阶段提交

  • 执行器先找引擎取 ID=2 这一行。ID 是主键,引擎直接用树搜索找到这一行。如果 ID=2 这一行所在的数据页本来就在内存中,就直接返回给执行器;否则,需要先从磁盘读入内存,然后再返回
  • 执行器拿到引擎给的行数据,把这个值加上 1,比如原来是 N,现在就是 N+1,得到新的一行数据,再调用引擎接口写入这行新数据
  • 引擎将这行新数据更新到内存中,同时将这个更新操作记录到 redo log 里面,此时 redo log 处于 prepare 状态。然后告知执行器执行完成了,随时可以提交事务
  • 执行器生成这个操作的 binlog,并把 binlog 写入磁盘
  • 执行器调用引擎的提交事务接口,引擎把刚刚写入的 redo log 改成提交(commit)状态,更新完成
崩溃恢复时的判断规则
  • 如果 redo log 里面的事务是完整的,也就是已经有了 commit 标识,则直接提交;
  • 如果 redo log 里面的事务只有完整的 prepare,则判断对应的事务 binlog 是否存在并完整:
    • a. 如果是,则提交事务;
    • b. 否则,回滚事务。
redo log 和 binlog 是怎么关联起来的?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数据字段,叫 XID。崩溃恢复的时候,会按顺序扫描 redo log:
  • 如果碰到既有 prepare、又有 commit 的 redo log,就直接提交;
  • 如果碰到只有 parepare、而没有 commit 的 redo log,就拿着 XID 去 binlog 找对应的事务。
由于 redo log 和 binlog 是两个独立的逻辑,如果不用两阶段提交会有什么问题?
  • 先写 redo log 后写 binlog。假设在 redo log 写完,binlog 还没有写完的时候,MySQL 进程异常重启。由于我们前面说过的,redo log 写完之后,系统即使崩溃,仍然能够把数据恢复回来,所以恢复后这一行 c 的值是 1。但是由于 binlog 没写完就 crash 了,这时候 binlog 里面就没有记录这个语句。因此,之后备份日志的时候,存起来的 binlog 里面就没有这条语句。然后你会发现,如果需要用这个 binlog 来恢复临时库的话,由于这个语句的 binlog 丢失,这个临时库就会少了这一次更新,恢复出来的这一行 c 的值就是 0,与原库的值不同。
  • 先写 binlog 后写 redo log。如果在 binlog 写完之后 crash,由于 redo log 还没写,崩溃恢复以后这个事务无效,所以这一行 c 的值是 0。但是 binlog 里面已经记录了“把 c 从 0 改成 1”这个日志。所以,在之后用 binlog 来恢复的时候就多了一个事务出来,恢复出来的这一行 c 的值就是 1,与原库的值不同
为什么 redo log 具有 crash-safe 的能力,而 binlog 没有 redo log 是什么?
一个固定大小,“循环写”的日志文件,记录的是物理日志——“在某个数据页上做了某个修改”。
binlog 是什么?
一个无限大小,“追加写”的日志文件,记录的是逻辑日志——“给 ID=2 这一行的 c 字段加1”。
redo log 和 binlog 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循环写,一个是追加写。也就是说 redo log 只会记录未刷盘的日志,已经刷入磁盘的数据都会从 redo log 这个有限大小的日志文件里删除。binlog 是追加日志,保存的是全量的日志。
当数据库 crash 后,想要恢复未刷盘但已经写入 redo log 和 binlog 的数据到内存时,binlog 是无法恢复的。虽然 binlog 拥有全量的日志,但没有一个标志让 innoDB 判断哪些数据已经刷盘,哪些数据还没有。
举个栗子,binlog 记录了两条日志:
给 ID=2 这一行的 c 字段加1
给 ID=2 这一行的 c 字段加1
在记录1刷盘后,记录2未刷盘时,数据库 crash。重启后,只通过 binlog 数据库无法判断这两条记录哪条已经写入磁盘,哪条没有写入磁盘,不管是两条都恢复至内存,还是都不恢复,对 ID=2 这行数据来说,都不对。
但 redo log 不一样,只要刷入磁盘的数据,都会从 redo log 中抹掉,数据库重启后,直接把 redo log 中的数据都恢复至内存就可以了。这就是为什么 redo log 具有 crash-safe 的能力,而 binlog 不具备。
处于 prepare 阶段的 redo log 加上完整 binlog,重启就能恢复,MySQL 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与数据与备份的一致性有关。在时刻 B,也就是 binlog 写完以后 MySQL 发生崩溃,这时候 binlog 已经写入了,之后就会被从库(或者用这个 binlog 恢复出来的库)使用。所以,在主库上也要提交这个事务。采用这个策略,主库和备库的数据就保证了一致性。
redolog 当有一条记录需要更新的时候,InnoDB 引擎就会先把记录写到 redo log(粉板)里面,并更新内存,这个时候更新就算完成了。同时,InnoDB 引擎会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个操作记录更新到磁盘里面,而这个更新往往是在系统比较空闲的时候做
步骤
  • InnoDB 的 redo log 是固定大小的,比如可以配置为一组 4 个文件,每个文件的大小是 1GB,那么这块“粉板”总共就可以记录 4GB 的操作。从头开始写,写到末尾就又回到开头循环写
  • write pos 是当前记录的位置,一边写一边后移,写到第 3 号文件末尾后就回到 0 号文件开头。checkpoint 是当前要擦除的位置,也是往后推移并且循环的,擦除记录前要把记录更新到数据文件
  • write pos 和 checkpoint 之间的是“粉板”上还空着的部分,可以用来记录新的操作。如果 write pos 追上 checkpoint,表示“粉板”满了,这时候不能再执行新的更新,得停下来先擦掉一些记录,把 checkpoint 推进一下
  • 有了 redo log,InnoDB 就可以保证即使数据库发生异常重启,之前提交的记录都不会丢失,这个能力称为 crash-safe
    redolog的写入机制
  • 为了控制 redo log 的写入策略,InnoDB 提供了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参数,它有三种可能取值
    • 设置为 0 的时候,表示每次事务提交时都只是把 redo log 留在 redo log buffer 中 ;
    • 设置为 1 的时候,表示每次事务提交时都将 redo log 直接持久化到磁盘;
    • 设置为 2 的时候,表示每次事务提交时都只是把 redo log 写到 page cache
  • InnoDB 有一个后台线程,每隔 1 秒,就会把 redo log buffer 中的日志,调用 write 写到文件系统的 page cache,然后调用 fsync 持久化到磁盘
未提交事务是否会写redolog 未提交事务修改的数据并不会写 redolog
事务提交流程细节
  • 准备阶段,sql成功执行,生成xid、redolog、undolog,调用prepare,将事务标记为trx_started,将redo log写盘,这里由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ed参数控制。
  • 提交阶段,引擎执行prepare成功后,开始写binlog到file cache
  • 调用fsync,将binlog从file cache写到磁盘,这是由sync_binlog参数控制的
  • 通知引擎commit,引擎提交后会清除undolog,并再次将redo log写盘,标记事务为trx_not_started,由后台线程持久化
双1配置 sync_binlog 和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都设置成 1。也就是说,一个事务完整提交前,需要等待两次刷盘,一次是 redo log(prepare 阶段),一次是 binlog。这样最安全
组提交 日志逻辑序列号(log sequence number,LSN)LSN 是单调递增的,用来对应 redo log 的一个个写入点。每次写入长度为 length 的 redo log, LSN 的值就会加上 length
有三个并行的事务:trx1、trx2、trx3,事务编号分别为50、120、160
  • trx1 是第一个到达的,会被选为这组的 leader;等 trx1 - 要开始写盘的时候,这个组里面已经有了三个事务,这时候 LSN 也变成了 组里事务号最大的xid;trx1 去写盘的时候,带的就是 LSN=160,因此等 trx1 返回时,所有 LSN 小于等于 160 的 redo log,都已经被持久化到磁盘;这时候 trx2 和 trx3 就可以直接返回了。所以,一次组提交里面,组员越多,节约磁盘 IOPS 的效果越好。
  • 但如果只有单线程压测,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地一个事务对应一次持久化操作了。在并发更新场景下,第一个事务写完 redo log buffer 以后,接下来这个 fsync 越晚调用,组员可能越多,节约 IOPS 的效果就越好。
  • 为了让一次 fsync 带的组员更多,MySQL 有一个很有趣的优化:拖时间。
如果你想提升 binlog 组提交的效果,可以通过设置 binlog_group_commit_sync_delay 和 binlog_group_commit_sync_no_delay_count 来实现。
  • binlog_group_commit_sync_delay 参数,表示延迟多少微秒后才调用 fsync;
  • binlog_group_commit_sync_no_delay_count 参数,表示累积多少次以后才调用 fsync。
【mysql事务提交总结】这两个条件是或的关系,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满足条件就会调用 fsync。所以,当 binlog_group_commit_sync_delay 设置为 0 的时候,binlog_group_commit_sync_no_delay_count 也无效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