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Mini LED:中国屏幕的一次突围机遇( 二 )


从产品定义角度,行业一般把 Micro LED 和 Mini LED 的界限放到 75 微米这一数字上,其中,Mini LED 的尺寸范围在 75-300 微米之间,Micro LED 则小于 75 微米——作为参考,人类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概是 50 微米左右。
lcd|Mini LED:中国屏幕的一次突围机遇
文章插图

雷锋网注:图源 TRENDFORCE
在诞生初期,Mini LED 被认为是一个过渡性产品,是显示技术朝向 Micro LED 演进的过渡阶段,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而且由于当时的技术成熟度较低、成本较高(与 LCD 对比)等因素, Mini LED 最初的发展情况比产业界预期得慢一些。
不过,Mini LED 最终还是有机会证明自己。
随着商用量产逐渐起势,Mini LED 的产业价值逐步得到初步验证,产业链开始初具规模,从设备、材料等配套基础设施、到驱动 IC、芯片模组、封装、显示屏等,越来越多的厂商通过战略合作、增资控股、设立子公司等横向或纵向扩张的方式加码 Mini LED。
这其中,就有大量的中国厂商,TCL、京东方、创维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然,Mini LED 产业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在自身的进化维度上,依然有不少技术攻坚难题等待解决。
“无论是哪一种技术方向或是技术路径,Mini LED 目前的攻坚方向都只有一个,就是怎么把成本降下来”,王飞向雷锋网说道。这其中包含了两个方向,一是如何提升生产的良品率;二是如何将技术方案和材料方案进行更好的组合。
lcd|Mini LED:中国屏幕的一次突围机遇
文章插图

以背光方案为例,目前行业上主流的两大方向分别是 COB 和 COG,前者是指将 LED 芯片直接贴在高反光率的镜面金属基板上;后者则是将芯片集成到玻璃背板。
雷锋网了解到,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创维等都在 COG 方向着力。王飞告诉雷锋网, “这实际上是站在长期成本优势以及关键资源控制上的角度去布局的一个技术路线”。
COG 的关键要素在于其玻璃材料,目前这类玻璃应用的产能主要掌握在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手中,并且从规模成本来看,玻璃材料的优势高于 COB 所采用的 PCB 材料——目前,京东方主动式玻璃基技术已经实现量产,创维在本月发布的创维鸣丽屏 SmartMiniLED 电视 Q72 也正式采用了这一技术。
不过,这才刚刚开始,Mini LED 的技术攻坚还在继续。
除了背光方案,还有驱动方案、波载板的方案等各个方面。对于布局 Mini LED 的厂商而言,需要寻求各个环节的解决方案形成产品的差异化优势,这样才能掌握更多的产品定价权。
是竞争,也是互补Mini LED 的起势,引发了行业对于 Mini LED 和 OLED 之间孰优孰劣、以及 OLED 和 LCD 之间是否具有可替代性的讨论——这一点,还需要从面板显示技术的发展谈起。
在面板显示技术历史上,主要经历了 CRT(阴极显像管)、PDP(等离子显示器)、LCD(液晶显示器)、OLED (有机发光显示)等四个技术阶段。
随着面板显示产业朝着高清、节能、高亮度、柔性、透明等趋势发展,技术已经迭代数次。尤其是近年来,LCD 虽然凭借其长久的产业积累依然坚挺,但 OLED 凭借其在显示色域及对比、刷新率、PPI、功耗、形态可塑性等方面具备诸多优势,成为“香饽饽”。
由于 OLED 技术最早起自韩国,韩国面板厂商在这个领域的实力也最为深厚,它们早早地放弃了 LCD,坚定站队 OLED——包括 LG、三星都接连砍掉了 LCD 产线,全力聚焦于 OLED 。
从实际应用上来看,OLED 近年来的确是风光无限,在受众群体庞大的智能手机领域几乎全面替代了 LCD,在高端大屏显示市场争夺战中也抢走了部分 LCD 的市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