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抢不到充电桩,怪谁?( 三 )


私人充电桩大多由车企在卖车时搭售,或房地产开发商配套建设,由于是一桩一用,不涉及公共供应,建设运营商们跑马圈地争抢的,主要是公共充电桩 。
公共充电桩现在是三足鼎立的格局,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位列前三,占据市场过半份额 。目前它们的盈利模式也很简单,通过给电动汽车充电收取服务费 。
这是过去十多年行业洗牌的结果 。最早的时候,中国充电桩的建设完全由国家电网这样的国家队主导,后来才逐步放开,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而且国家也开始补贴 。
投稿|抢不到充电桩,怪谁?
文章图片

跟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类似,在政府补贴下,大量的充电桩企业入局,后来补贴退潮,行业快速洗牌,中国充电桩公司的数量从巅峰时的1000多家,降至不到100家,市场向头部集中 。
正是过去的野蛮扩张和无序竞争,带来了上文提到的那些问题,充电桩的使用率不高,很多桩成了摆设 。
这其中的难点在于,不太好把握充电桩建设的节奏 。因为充电桩是电动汽车的配套设施,完全依赖于电动汽车的数量增长情况 。桩多车少会闲置,桩少车多又不够用 。这是一个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局 。
如果我们将视野拔高,会发现充电桩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就像铺设一张网,合理的规划布局是关键 。更多的充电桩数量,其实跟更好的充电体验没有必然关联 。充电桩的行业重点,已经慢慢从投建向运营转变 。
盲目扩建公共充电桩会有很多风险 。一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在不断提高,会在某些场景降低对充电桩的依赖;二是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互补替代的关系,如果未来私人充电桩的规模跟上来,会替代掉部分公共充电桩的使用 。
而在当下,对于电动汽车车主和准车主来说,完全没必要杞人忧天式地担心抢不到充电桩、充不了电,更没必要嘲笑那些被困在服务区的电动车主 。这是电动汽车发展浪潮中必然会经历的阵痛,全国范围的充电桩建设需要时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些耐心 。
抢桩是节假日用桩高峰的特殊情况,就像北京的早晚高峰,不能因为人流拥挤就拒绝出行 。
车主们能做的,是在出行高峰的节假日,提前做好规划 。比如提前把车的电量充满,提前规划充电站点,不要去车流集中的站点凑热闹等等 。
深途接触的多位电动车主,今年国庆期间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出城,并未经历新闻中在服务区争抢充电桩、在半路“趴窝”的情况 。“对车辆的真实续航有准确的预估”、“提前一天避开人流高峰”、“找一些小的充电站充电”是他们给出的建议 。
当然,如果你想开着电动汽车去大西北自驾,则需要做更多准备工作 。一些车企在宣传片中展示的,依靠沿途的充电站,开着电动汽车环游大西北、穿越沙漠草原的故事,可能并不适合大部分人,更不适合当下 。
所以,不要被车企的宣传误导,也不要被抢桩的段子吓跑 。
了解了这些,你还会开电动汽车出游吗?
【投稿|抢不到充电桩,怪谁?】*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宇鸿为化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