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读书笔记

《行者无疆》读书笔记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段时间,恍惚有一种爱上余秋雨老师的感觉。

昨晚跟好朋友吐槽整整一小时,谈及自己不愉快的心理压力与难以面对的自己。
最后庞总给我总结,本体需要慢需要静,我们理静的能力,才是我们真正的修养。一个星期需要休闲一天,否则大脑是无法真正的宁静。
于是,在行者无疆里,我寻找着我想要的修养。

从意大利出发,到北极结束,余老师的文字不仅仅是文字,我觉得应该是思想的符号,虽然代表的是他个人思想的符号,但从他的修养里提炼出来的思想文字,本身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是一种享受。
在埃及读千年一叹,在与摩洛哥、西班牙的笔友沟通时拜读行者无疆,在深圳与上饶的公园里品味着文化苦旅,人生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

意大利的闲散、德国的深思高论、英国的循序渐进、瑞典的周全、挪威的女权与善良、法国的浪漫可爱、西班牙的奢华与缓慢,各个国家都有各个国家的国旗,各个国家今天的样子就是他们文化的样子,各个国家都有各个国家的血泪史。
从米卡郎其罗、达芬奇、拉斐尔到歌德雨果塞万提斯,大部分的伟大都有悲剧性的人生,而我们经历与颠覆的,不过就是人生阅历本身而已。
如果没有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也许文化就不会成为今天的现代文化,我们的进步还在默默的摸索中。
欧洲是一种血肉相容的文化,这么多年的战争与友好交往,然后以开心或不开心的方式通婚,早已融合了血缘与传统,我们看到的欧盟,蓝色大旗飘在空中,这是欧洲大陆真正的文明。
所有文明都应是相通的,余老师用进步的眼光看待中华文明这么多年被忽视以及西方文明被仰视的事实,然而每一种文明最终的结局都是共同抵抗不幸,比如战争、自然灾害、恐怖主义、种族主义,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文明的表现形式,仅仅带着某些国家的生活习惯或传统方式而已,用大局观去看,中华文明的古韵应是更加的深厚。

牛津的老师出走,成立了剑桥,剑桥人又在美国创造了哈佛。终于知道文化与自然科学的意义所在,虽无声无息,却悄然世界。我在英国时,无法理解人们对于自然科学的追求与狂热,此刻方知这才是人类之本。
物质,权力与文明的关系,在这里阐述得很明确,有钱人不是企业家和慈善家,商人的本质无疑,商人凭空多出一副傲慢感,而少一分美第奇家族的壮阔,经常无视平民与财富的平等性。
中国的改革者或者创业者,往往因为文化底蕴不够深刻与信仰不完整,首先改革物质自由,所以有钱以后过得茫然,于是发现有钱跟层次没关系,反而因为有钱而没有层次更被人嘲笑。这是社会的问题,化繁入简的问题。先把心化繁入简。
余老师关于旅行的定义,关于在冰岛做雪橇的经历都非常的深刻有礼,散发着浓浓的儒雅气质。
在驾驶雪橇了需要先消耗猎狗多余的能力,狂跑几圈才能平稳行驶,余老师描述到人性:人类对于自然之力,只有避其锋锐、泄其杀气,才能从容驾驭。因此,他们居然在如此严酷的北极,一代代住了下来。这是智慧的传统,慢慢就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
关于在冰岛车站内人们沟通的方式:互相比划,不断告别,言语未畅而兴致勃勃,留下彼此的想头,留下永恒的猜测,这便是旅行。这才是看到过最感动的旅行定义。旅行就是一种人的交往与倾注关怀的意义。
其中描述到挪威海盗血性的描述:在如此复杂困苦的生活条件下,曾经有荣誉感斗志,在一块石头下变成了历史,现在的挪威人更加的包容友爱。
关于瑞士、瑞典、荷兰、英国的富裕,无一不是保持中立脱离斗争的人文发展,循序渐进虽然枯燥但也是一种被验证的成功。
于是,我们感叹的是,关于中国人的勤劳与辛苦,什么才是生活真正的意义。这种关于贫困解放后安全感的确实,以及蔓延给子女的世代安全感的缺失,在欧洲人眼里,就是一种文化。虽然可能不是好的文化。余老师说,以前长期处于贫困,后来即便摆脱了贫困也还是缺少安全感,不能不以埋头苦干来积累财富。问题在于,当这种无休止的苦干由群体行为演变成心理惯性,就陷入了盲目。而这种盲目的最大危机,是对公共空间、公共生态的隔膜。我可整理不出这么高深的文字。

最后,关于欧洲:
一行字母;
一片墓地;
一份图表;
一座城堡;
一群闲人;
一块巨石;
一面蓝旗。

【《行者无疆》读书笔记】行者,我觉得这是一本有意义的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