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超过8万元()

我国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超过8万元()
文章图片
笔者今天看到某机构联合支付宝发布的《中国大学生财富价值观调查》在网上盛传,据说该账单就全国4000多所高校及职业院校、1000多万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数据进行了专门梳理,涵盖购物、出行、理财、人际、公益等维度,同时细化了大学生关注的校际、性别、星座等方面的收支差异。

其中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90后移动支付占比近92%。中国大学生在支付宝上的人均支付金额(含转账、网购消费、发红包、理财等数据)约为40839元,较2015年增长97%。而2016年大学生在淘宝平台的购物中,服装占全部支付金额的20.77%,话费占11.02%,美妆占8.04%,紧随其后的是数码产品、运动户外、鞋箱包、食品、手机、家居等。在购买余额宝的大学生用户中,博士研究生占1%,购买金额占3%;硕士研究生占6%,购买金额占13%;本科生占63%,购买金额占59%;专科生占30%,购买金额占25%。
?
我国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超过8万元()
文章图片
1.辩伪
由于笔者从大学期间开始创业,到毕业后这几年一直从事校园市场,我们大概预估今年全国本专科学生消费规模达到5000亿元,而今天看到的这份调查数额差距让人震惊。教育部数据显示,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到3700万人,其中本专科学生2625万人;各类高校2825所,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而此调查报告中的4000多所学校不知从何而来,如果强行解释涉及到中等职业院校,那么又与1000多万的大学生调查样本无法进行匹配。我真想问一句,他们是如何定义高校,定义大学生的,还是凭空臆想的一个数字。
另一个金额角度,大学生支付宝人均支付金额超过4万元,但除了现在校园内及周边存在的大量现金支付场景,还有QQ钱包、微信等线上支付手段,另外以京东为首的电商平台,并不支持支付宝支付,而像大学生使用较多的美团、美团外卖等产品,使用支付宝的支付方式也被排到最末端。通过以上所述,我们知道支付宝仅能算大学生消费支付的一个主要方式,而我们客观的将其占比按照50%估算,大学生整体年均消费将达到8万元,而学生年在校时间为九个月,那么也就是说他们的单月生活开销高达8900元,这种数据放在大家眼前岂不可笑。
而当我注意到到发布机构为一个校园传媒组织,一切就很明朗了,吹大学生消费市场,更好忽悠一些企业进入校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反思
【我国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超过8万元()】校园市场这几年可以说炙手可热,一方面是大学生消费能力的提高,上海交大之前出了一份调查,其中大学生年均消费数据为2万元,我认为是比较客观可靠的;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于未来,而大学生显然就是代表着未来趋势的一群人。即使处于资本寒冬,校园创业也层出不穷,从起源于上海交大的饿了么,现象级产品超级课程表,到去年火热的校园零食O2O,校园分期,以及今年处于风口的共享单车ofo,我们应该可以感受到创业者和资本对于校园的追捧。然而大量企业、产品进入校园后,一方面满足学生需求,给学生带来便利,而另外也带来诸多负面因素。
校园分期进入校园后,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随着借贷宝事件爆发,被推向高潮,而8年前央行出台规定禁止银行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也是权衡诸多风险而作出的决定。随着一些兼职产品、直播平台的兴起,大学生似乎越来越关心在校期间赚钱这件事,而一心难以二用,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去做一份兼职的工作,可谓得不偿失;另外网络主播这个职业,似乎让赚钱这件事看起来简单很多,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另外随着批量企业、产品的进入,校园广告宣传,日甚一日,从宣传栏到食堂桌贴,再到寝室教学楼,似乎找不到一处看不到广告的地方,而今年一个大学新生在微博上吐槽,从进校门到寝室的一段路上,收到了十余张宣传单,此情此景又让我想起了,80年前的战乱期的那句话,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我之前创业的时候,听过一句话,资本寒冬,让商业回归本质,校园也理应如此,少点盲目,或许才能多出现一些真正助力学生成长的项目。比如笔者最近观察的校园培训、招聘其实就蕴含着巨大的机会,我们知道的几家招聘行业的巨头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在我看来就是单纯toB的企业,解决的不是大学生就业需求,而是付费企业的招聘问题,相信这个细分领域在未来将会很大改观。而除求职这个大学生最为刚需的点之外,教育培训也是作为一个学生需要涉及的,当在线教育这一波浪潮袭来,其中潜藏的机会就不言而喻了。
作为一名六年校园市场从业者,只希望从业者们能够肩负起一定的责任与担当,不枉做校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