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奶奶

某课程,指导老师推荐点评了倪萍的《姥姥语录》,朴实的语言中渗透着深沉的情感。没有读完,但已经列入这阵子的书单了。

想起了我的奶奶。
或许,每个人的记忆中,都住着一个和蔼的老人,慈祥的双目,温暖的唠叨,笨拙的动作,还有突然的小惊喜,点点滴滴,仿佛夜空中的点点星光,点缀着整个的童年和内心最深处的纯洁。于倪萍而言,是姥姥,于他人而言,或许是外公外婆,也或许是邻居家或邻村的某个老人,于我而言,就是我的奶奶。

确切的说,对于奶奶的回忆,始于母亲离去之后。从此以后,这个驼背白发的老人,在某个程度上填补了我爱的缺失。

长在农村的我,家里并不富裕,奶奶长年累月风雨不误地打理着她那块庄稼地,长得好的,拿到市场上去卖,长得不好的,留下来自己吃。于是,几乎每个傍晚,我都可以看见她踏着满地的晚霞归来,晚饭后,独自蹲坐在小土房的门口,一棵一棵地整理着新鲜的庄稼,一捆一捆地绑好,等着第二天清晨的菜市场……

那个时候的我,只要不用上学,总是很喜欢跟着她到菜市场上去摆地摊,因为那里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新鲜,看着来来往往逛菜市场的人,还有听着其他一起摆地摊的老人家的逗趣,时间,突然变得有趣了。

同样的,我也特别期待奶奶从菜市场归来的那一刻,因为她总是会给我带来好吃的,或许是一个小点心,也或许是甜甜的水果。除了新鲜的水果外,还有一包有点小烂的苹果。她总是说:没事,用刀子削一削,还是能吃的,刚坏而已。那个时候,我总是期待自己在一天之中长大,然后给奶奶买好多好多新鲜的水果……

外出读书后,和奶奶见面的时候少了,每次回家,我总是喜欢缠着她,听她讲村里的故事,我也给她讲外面的故事。奶奶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那个小镇子,我曾暗暗下决心,等我出来工作后,一定要带她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可是,我终究没有做到,因为在某一天,我正在外地上学的某一天,她悄悄离开了,而我,也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听说,离开后,在她的枕头下,发现了一大堆的钱,一毛、五毛、一块、两块,五块……我知道,那是她所有的积蓄了,而每一分钱,都印证着无数个清晨的菜市场……
尽管不愿意,我也必须相信,那个最疼我的人离开了,没有告别,只有我的愧疚,还有以后日子里淡淡而浓烈的回忆……
曾经有你,我很幸福!
【印象奶奶】

印象奶奶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