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而求甚解》阅读笔记8

学生读不用文字编写的课本也要注重动脑筋,多想想。多想想不好上海蜃景,却能随时得到实益。
——叶圣陶《略谈学生读书》
读书在学生的眼中更多的是联系课本,甚少读课外书,更别谈名著、名篇。学生在以自已为中心的世界里把学习当成一项工作、任务来看待,每天完成必需的作业任务,读书也在此行列,教师要求读三五遍、背诵、抄写片段……每每完成任务便将书籍抛到脑后,更别提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书给予学生更多的是文字、学识压力,没有任何乐趣可言。再者漫画、小说、笑话等书籍充斥着学生的书包与课本分庭抗礼。缺少正确的阅读引导是小学生面临阅读困境的一大难题。
教材的内容选编完全是结合小学生成长规律制定的,适合学生成长认知规律的范本,从唐诗宋词、笠翁对韵等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到现代文的选编融合主题拓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人文素养关怀。国内外名家名篇也课本内频频出现,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教材中选材之美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之一,同样带着对课本的研究兴趣在课后进行群文阅读、对比阅读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很多教师咋教学中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强化识记,只会增加学生阅读压力与学习压力,而没有感受到学习教材的美的享受,更难以做到阅读启发教学。
教师在备课中不仅有备教材,更有备学生这一项环节。备学生就是要在教学设计环节中预设学生对教材的置疑、对知识的困惑,教师尽可能的将学生对教材章节的解读难点进行释疑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介绍作者相关背景下一个时代、时期所有写作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也可以将同一时代不同作者相同主题文章进行对比教学;国内外相同题材的篇章进行阅读分析;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形式阅读同一题材的文章进行探究式阅读。方式方法有很多种,但如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就要因人而异,效果也不尽相同。
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更要走出教室融合生活教学之中。相比于文本阅读,学生更喜欢用眼睛去阅读生活。在2011年夏季学期,教育局组织学生参观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在这个环节中由于个别学生的晕车导致全班25名学生与导游讲解失之交臂,孩子们看着我和几名晕车学生在队伍的后面缓慢前行便都围在我的身边一起观赏恐龙骨架、蝴蝶标本等展览内容。看着学生们失落的眼神,我也有点不开心,于是快速回忆大学专业课所学内容结合标本的注释对学生一一讲解展板信息,从古生代到现代,从草本植物到野生动物、从恐龙的诞生到灭绝、从蕨类植物的发展过渡到杂交水稻的研究……听着我的讲解孩子们对于自然学科的兴趣越来越浓,他们也会在我讲解之后驻足观看仔细对比,这也是对生活的一种阅读形式,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能够更接近自己对生活的感知与体会。也会在讲解中提问置疑为什么会这样?怎么不会那样发展?学生的感受基于自己对所听到、所看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之后的提问将会大大提升对知识的解读。同时博物馆之行也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去探索自然的未知奥秘。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在课堂中、在生活中、在对社会人文学科的解读中润物无声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对阅读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对阅读习惯的养成,先看文序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梗概,制定阅读计划、针对不解的内容,鼓励通过工具书、互联网以及请教周围的师长、同学、朋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在这样的情境下自然发生。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学所感形成文字记录则更有助于对所读内容的识记拓展与延伸。
【《好读书而求甚解》阅读笔记8】阅读兴趣的培养源自兴趣的启发引导,日积月累的阅读储备,丰富多彩的知识面拓展,逐步强化的练笔记录,阅读和写作相得益彰,学生对阅读的理解更容易走进内心,走进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