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流眸看豪门——读红楼学写作(9)

上帝流眸看豪门——读红楼学写作(9)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目录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如果说在第一回作者用俯视角度,带读者远看《红楼梦》,第三第六回镜头平移浏览贾府。
那么,在这一回里,作者用笔作镜头,近距离聚焦宝,黛,钗三个人的日常琐事,绘制一副冬日儿女闲趣图。
在感受着这些含嗔带笑,流香溢彩的画面同时,目光回溯,看往《红楼梦》的开篇。
蓦然发现,作者旖旎多变的视角转换,像上帝流动的眼睛,带着读者忽远忽近,忽高忽低,忽清晰,忽虚化地带读者,了解着贾府豪门的一切。
一路看来,在读者毫无察觉的时候,作者悄悄不断地转换视角,展现一个流畅自然的故事。


一,那些直白的名字 此回开端,说宝玉出门看宝钗,遇见了闲杂人等。本没什么可说的,可是看到名字,不由人好笑,似乎个个都与贾府最后必然败落的结局有关。
便想起从前,和朋友闲聊《红楼梦》的名字时,笑得前仰后合的样子来。
大概,这一回内容的基调是轻松愉悦的,所以作者特意,在开篇预热一下读者的心情吧!
文中说宝玉一出门:

“偏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单聘仁二人走来。”
清客相公,那是有钱人身份的象征。想当年,孟尝君门下,曾有食客三千,声名赫赫洋洋。后来,历代有身份的人,身边也都有清客跟随。
但是,这些权势的附庸,都做些什么呢?作者很直白地告诉读者说,他们就是爱“沾光,善骗人”罢了。
原来如此!看到这些名字,不禁让人莞尔。
接下来宝玉,
“转弯向北奔梨香院来。可巧管库房的总领吴新登和仓上的头目名叫戴良的……”
这名字更妙,吴新登,也就是无心戥。戥,以前的称盘星。原来,管库房的是个没心称,这贾府还能好得了吗?
戴良,谐音大量,往大了量的意思。偏偏又管库房。出库房时,都尽管往大了量。要知道,寻常那些生意人,可都是想尽办法往小了量的。人家贾家,却反其人性之道行之,都是往大了量啊!哈!
后面紧接着一个买办,叫钱华。得,买办买办,就是可劲花钱呗!
就这三个人,一个没心称,一个往大了量,一个可劲花钱,就算贾府是个金山,也架不住啊!不被掏空才奇怪呢!


二,醋到恰当方有味 且说宝玉来看宝钗。外面天冷欲雪,房间里暖洋洋的,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
这是多么闲适的时光!正适合发生一些旖旎的小故事。可巧,宝钗就兴起要看宝玉的通灵玉的念头了。
两个人交换着互看了彼此的玉和项圈。书中说: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里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
作者在这里的写作手法,与前几回一样,一详一略,互相照应。
此处,对应回目的“金莺露微意”,用的是略写。
但是,简单的文字,却有着很大的想像空间,留给读者。文中没有直接写莺儿发呆,却借宝钗的口说了出来。
莺儿为什么发呆?那是因为她和宝钗都知道,宝钗的项圈要有一个有玉的相配。现在,这个玉不是出现了吗?并且上面的字竟然和自家项圈上的是一对。怎么不让人惊奇而发呆?
估计宝钗当时要看玉,心里也是存了私意的。可是,她是来待选的,也知道分寸,怕莺儿说漏了嘴。所以赶忙提醒莺儿,但还是没有挡住,让她脱口而出,
“这和姑娘项圈上的字是一对。”
这里的“金莺露微意”,只是宝钗莺儿看到通灵玉上的字,心里微微一动。
那边,紧接着黛玉就半含酸了。这酸味也不多,但读者还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在黛玉未进门时,想必在门外已经听到,宝玉闹着要吃宝钗的冷香丸了。心里已经生了醋意,及进门不过是隐而未发。待宝钗劝宝玉不要吃冷酒,宝玉乖乖地听话了。黛玉的醋意,已是要溢出来了。
便趁着雪燕送手炉来借题发挥:
“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宝玉当然知道是说自己的,也无话可回,只得嘻嘻一笑作罢。
这是第一次把三个主角放在一起,展现她们之间的微妙关系。
那边,莺儿刚刚在心里惊叹,“我家姑娘的另一半在这儿呢!”这边,黛玉已经吃了醋了:“哼!我的话不听,人家的话当圣旨!”
这里的醋,没有打翻了醋坛子,弄得乒乒乓乓,人仰马翻,像后文的凤姐。只是轻轻掀开了盖子,淡淡的醋意里,还透着香味呢!
此时,外面下起了雪,这些情窦初开的小儿女们,围炉吃酒,衣影缤纷,俏语娇音,含嗔带怨,画面真是美不胜收。


三,上帝有双流动的眼 初学写作,多少了解一点关于视角的皮毛。知道上帝视角,是一种无所不知的万能视角。
许多小说,都采用了这一视角,但也不尽然,一本书里,不时会有其他视角的穿插。
在这一回,作者忽而以宝玉的角度看宝钗,忽而又借宝钗的目光看宝玉的玉。看世界的角度摇曳生姿,无所不至。似乎是上帝万能的眼睛。
仔细回想前几回,与此回的写作视角却完全不一样。每一回,重点借助特定一个人的眼光。
在第一回里,作者借石头之语推演《红楼梦》,为本书作前言引子。
第二回里,又借冷子兴的嘴,演说荣国府,让贾雨村配合着,把贾府的来龙去脉,讲个清楚。
而第三回,则换成了黛玉,借黛玉的眼,我们看了荣府近距离的豪奢细节。
在第五回,读者又跟着宝玉游了太虚幻境,看作者精心排布的十二钗棋局。
第六回,让刘姥姥领着我们,仰视了豪门的气派威势。
等到第七回,又借周瑞家的行为,了解了贾府潜藏的暗涌。
此时,忽然发现,在《红楼梦》里,上帝的眼睛无所不在。
他可以是一块石头,可以是口是心非的伪君子。也可以是闺阁弱质,更可以是乡野村妇。
可以是倚主作恶的奴才,还可以是博爱平等的公子。
上帝的眼睛落在谁身上,读者所看到的内容,都带着被附着这个人的特质。
这样以来,同样的风景,在读者眼里,像换了不同的滤镜一样,更换着不同的色调。
没有仔细留意之前,这种俯仰生姿的美,还没有被发现。当体会感受到这种美之后,才知道自己在学习写作中,对视角一词理解的谬误。
视角,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叙述方式。更是一种灵活多变,服务于内容的一种技巧。他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变化,没有定形定式。每一种变化背后,都带着心理活动演变的成分。
【上帝流眸看豪门——读红楼学写作(9)】这就是自读《红楼梦》以来,最大的收获。

    推荐阅读